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0的文章

龍眼樹

為什麼長在台灣「山仔腳」的龍眼特別甜? 「我知道你的行為,你略有一點力量,也曾遵守我的道,沒有棄絕我的名。看哪,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,是無人能關的。」(啟三:8) 龍眼樹成長到第六年, 就可以開花結果子。 龍眼樹一次開花幾千朵, 每次所結的果子在一千顆以上。 在夏日,當我看到黃澄澄的龍眼成串地結在樹枝上, 這是何等優美與值得感恩的景象。     為什麼一棵龍眼樹可以結這麼多果子?龍眼樹多結果子的關鍵,在多長葉子,與葉子的光合作用旺盛,可以合成許多醣類,日後轉換成果實的甜份。樹木要多長葉子,背後要有分佈深廣的根系,才能吸收足夠的水份與礦物質,供葉子生長。          龍眼肉含有豐富的磷質,可以幫助人代謝;有豐富的鐵,具有補血功能。磷與鐵都在土壤,屬於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礦物質。龍眼樹能夠吸收大量的磷與鐵,目前祇知其主根向下生長,紮根深層;根毛像是輻射狀,向四面側向伸長。還有一些特殊的機制,才能吸收更多的磷、鐵。     我小時候住在彰化,有個地方叫「山仔腳」,那裡的龍眼特別甜。我怎麼會知道?會用竹竿到處偷採龍眼的孩子,大概都會知道那裡的龍眼樹比較甜。     我長大以後常在野外工作,才發現台灣許多地方都叫「山仔腳」,那裡的龍眼、芒果、荔枝、蓮霧等水果,都特別甜。 是地名使水果變甜嗎?當然不是。山仔腳是山與平地的邊界,那裡常有土石滑落。生長在那裡的果樹會受波及,外表看來,果樹被當擋土牆用。這是不是比較倒霉?才不呢。那裡的土深厚,給果樹的根,生長深廣的好機會。     上帝的恩典,常在我們面對難處時,才能體會出。有些難處,是顯出我們的軟弱。當我們用最後的力量,是抓住主耶穌,那裡反會成為我們一生的祝福。祂紀念那地方,給我們一個敞開的門。     面對敞開的門,不是花更多的力氣,是靠主,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是抓住主,與遵守祂的道,如同山仔腳的龍眼樹。

海洋

同學,為什麼地球上的海洋會比陸地大? 「上帝說:『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,使旱地露出來。』事就這樣成了。上帝稱旱地為『地』,稱水的聚處為『海』。」(創世記一:9、10) 上帝的創造,先造海洋,再造陸地。 如今普世的山上有海貝、海扇等化石, 這些遺跡在呼應:海洋與陸地形成的次序。 地球,海洋與陸地面積的比例,是71:29。這個比例是上帝創造的智慧與美善。 海水的比熱,大於陸地岩石、土壤的比熱。因此海洋可以幫助地球,保存許多的熱量,與穩定的環境。如果陸地的面積,多於海洋的面積,地球的熱會不易保存,不易再分佈,氣候會非常的不穩定。 海洋的深度超過11,000公尺,平均深約4,000公尺,是非常好的熱儲存與緩衝。陸地的高山,最高是8,800公尺,陸地的平均高度是840公尺,受熱變動較敏感。因此環球氣候的問題,是靠海洋的功能,其次才是陸地。 自古以來,海洋較少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,由海洋吹到陸地的風,比較乾淨;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,夾帶都市廢氣、灰塵等,比較骯髒。我常為海風,感謝主。 海洋蒸發的水蒸氣,到天空形成的雲,所下到地面的雨,是清潔的。由陸地上蒸發的水蒸氣,所帶下的雨水,比較髒。 因此若有很大的變動,將陸地全部的土地,都沖到海洋,海洋也不會填滿。人失去了陸地,還是有海洋。同學,為什麼地球上的海洋會比陸地大?這是上帝的美意。 我為海洋與陸地面積的比例,是71:29,感謝主。

地震

上帝為什麼容許地球有地震? 「大山踴躍,如公羊;小山跳舞,如羊羔。」(詩篇一一四:4) 同學,你問我:「上帝創造地球,為什麼地球會有地震呢?」 讓我先從自然科學的層次,來回答。地球,不是鋼體,而是內部有熔漿,外部有水的膠體。 地球自轉時,球體內部不同的半徑處,所受的旋轉力都不同。膠體的好處,是容易將旋轉力,重新在分配。這使地球不斷處於變化中,並使地殻不同的板塊之間,處於摩擦中,但是板塊的阻力,大於摩擦力,就不會位移,產生地震。地球每天約有地震30-40次,位移很小,人類大都無感。 地球若是鋼體,將沒有地震,地表的景緻將是一成不變,不會有高山,不會有小山,許多礦物不會產生,許多石油不會形成,許多大氣層的氣體不會自地表釋出,許多地下水無法蘊存,大海不會形成,湖泊不會存在,河川不會流在山谷處。喔,若沒有地震,萬物無法生存。 地震在告訴我們,地球仍不穩定,所以過去大山會踴躍,才成大山。小山會跳舞,才有小山。大山與小山形成時的震動,若在現在發生,所有大樓全垮,所有建設歸塵土。 我們住在地球,不要忘記主恩惠,不要視這一切是自然,不要行惡欺壓弱者,不要自以為自己最偉大,不要拜自然的萬物為偶像,否則上帝對地球的保守失一點點,地震就成大災害,立刻顯出人與偶像都不偉大。 為什麼上帝給我們不穩定的星球?因為只有祂穩定,祂保守,祂維持,祂祝福。

百香果

百香果,有些乏人所知的功能 在菜市場, 百香果(Passiflora) 是少數仍保野生原味的物種, 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, 以及天然獨特的酸甜, 有益視力保護、止咳, 所含黃酮,能夠減少焦慮, 減少腦部不正常放電,助人安眠, 南太平洋島嶼的原住民, 不祇是將百香果作為解渴用, 更作為安眠藥。     百香果原產於南太平洋的島嶼,品種很多,迄今仍然持續有新種發現。     百香果的傳播,不單靠愛吃百香果的人,也有鳥與蝙蝠的功勞,牠們愛吃百香果的果粒。     此外,百香果的花朵很大,顏色鮮明,吸引蝴蝶。百香果的花非常美麗,還有許多乏為眾人知悉的有趣功能。 生命的實質,超越人的主觀     仔細觀看百香果的花朵,會驚訝單純的一朵花,怎麼會有幾乎無窮複雜的造型,與顏色的變化。     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說明這樣造型與顏色的意義,沒有一個文學家嘗試道盡這花的美與多變的分化,沒有一個工程師能夠製造如此優美的產品。     很可惜,人類喜歡對美麗的植物,給個概括性的稱呼,如稱其為「觀賞性植物」,或想個生物學的理論或說法,就想涵蓋一切。忽略每種植物,都有其生命的獨特。     有些人以為百香果只是水果,或是超商常賣的果汁。其實百香果的本領很多。例如:     百香果在攀爬時,以枝條上的蔓鬚,繫縛周遭固定物。繫縛的對象,是高明的選擇。     必須縛在支撐力強的物體上,縛在軟弱物上反而成為牽累。     必須向上長,才不會愈長愈朝下。     必須向外攀附,才不會自我纏繞。     蔓鬚的頂端大都朝向高處,在風中輕擺,碰到物體時,蔓鬚會以物體碰觸的強度、粗糙度,來決定是否繫縛。一般有碰撞強度與粗糙度的物體,較具支撐力。 巧妙的智慧性選擇     百香果沒有神經元感應,沒有眼目可作觀看,沒有大腦做判決,怎能知道接觸的對象,值不值得縛住?     科學仍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,祇猜測是蔓鬚尖端的細胞在與物體接觸時,細胞水份滲透壓的變化,提供要不要縛住的判斷。其縛住的方式,是依同一方向的自轉軸旋轉,才會縛得深,縛...

櫻桃

為什麼櫻桃長得那麼小? 果實有的長得大,有的長得小, 這與果實連接在樹枝的時間, 開花的數目, 適合生長的溫度, 傳播的方法,果實的代謝, 枝幹承受果實的重量等因素有關。 影響果實大小因素很多, 認識水果,會發覺每種果實都要面臨一個抉擇, 什麼是最佳的大小? 櫻桃是溫帶植物,在熱帶與亞熱帶都不會生長櫻桃樹。這關鍵在櫻桃的種子,需要在寒冷處才能發芽。櫻桃的花在3-4月間盛開,結果後迅速成熟,在六月就可採收。所以六月櫻桃最便宜,也最好吃。 果實的顏色與溫度 櫻桃的果實生長期短,吸收的水量少,所以果實小。櫻桃樹結果期間的溫度低,果實要儘量吸收陽光,提高果實的溫度吸收各種光譜的杌,所以果實的顏色是黑色,稱為「黑櫻桃」;有些品種櫻桃,除了能量低的紅色光不吸收之外,其他顏色的光全吸收,果皮是紅色的,稱為「紅櫻桃」。 陽光較少的山區,長出的櫻桃較酸,大都煮熟做成櫻桃果醬。陽光較多的平地,長出的櫻桃較甜,可做水果食用。所以吃櫻桃時,由其酸甜,可判斷其生長時,照曬陽光的長短。 觀察與觀看不同 櫻桃的果實小,種子也小。雀鳥喜歡攝食,可代為傳播到遠處,這是小果實的好處。觀察果實時,果實的每一個部份,都在告訴我們一些資訊。同一種果實,作不同的用途,有的做果醬,有的做水果,是有原因的。 「老師,在你的分享中,我才體會『觀察』與『觀看』的不同。」學生說道。

藍雪花

祖魯人與大象如何共存? 南非祖魯(Zulu)人, 有一句俗語: 「在非洲的大地上, 沒有一種樹的樹幹, 能夠攔阻大象前進的腳踪。」 不過他們發現有一個例外, 大象遇到藍雪花(Plumbago auriculata) ,就會轉向。   祖魯人是非洲最強盛的種族,被稱為「最勇敢的壯士」。在公元前3000年,他們住在北非,而後受到某些不明原因的影響,向非洲中部遷移。十六世紀初期,中非洲長期乾旱,他們成群遷到南非。他們主要養牛,以牛肉為主食,另外也種植玉米、蔬菜。 十七世紀時,他們的人口約有300萬人,驍勇善戰,並知道將軍隊分軍種,打戰時分隊而岀。非洲大地上,祖魯人幾乎沒有對手,惟一的對手是大象。大象在成群移動時,動力十足,氣勢磅礡,幾乎沒有人或其他的動物能擋得住。 強酸性的植物   大象並沒有要與祖魯人作對,他們經常在非洲大地漫遊,吃大量的植物,尤其吃植物頂部的嫩葉與嫩枝。平均每50~60公頃的土地,才能滿足一隻大象的攝食。植物不夠時,大象才吃祖魯人栽種的作物。大象前來時會趕散牛群,甚至進入部落,造成祖魯人的傷亡。 如何擋住大象呢?有一個聰明的祖魯人,他在野野外跟隨大象,發現大象遇到任何植物,都繼續前往,惟獨遇到藍雪花,就轉彎。這個祖魯人將藍雪花帶回部落種,發現不只大象不來,連獅子、蛇、蠍子、螞蟻等,都不敢穿過藍雪花的灌木叢。此外藍雪花在夜間發出淡香,也能幫助人入睡。   藍雪花是種簇集生長的灌木,高度可達4公尺,灌木上無刺,花朵的顏色像非洲淺藍的天空。其生命力堅強,能夠耐熱、耐冷、耐旱。植株內的乳液含數種強酸,枝葉稍微碰損,乳液就流出,碰到皮膚極具腐蝕性。所以大象不敢穿越這種植物,其他生物更不敢接近。 藍雪花對土地的有機質高度需求,腐殖質高的土壤,才能生長得好,分枝更密,株高可達6公尺。在天然狀態下,野生動物不接近的地方,植物不易獲得動物的排泄作肥料。長期以來,藍雪花只有少量存在,不因大象不食,而四處生長。 強大的族類   祖魯人發現藍雪花的功能,改變整個群居的模式,他們以16~20個村莊為外圍,圍成一個大圓環,圓環外種藍雪花,圓環內種植蔬菜與當養牛場。他們用牛糞作堆肥,使藍雪花長得又高又密,大象更不敢入侵。不用花力量與大象對抗,使得祖魯人的人口增多,成為南非最強盛的民族。   如此簡單的措施,就可以增進居住環境與食物供應的安全。這種營造,後來稱為「低輸入操作」(low...

為什麼我喜歡跟魚講話? 我的妻子認識個愛跟魚講話的男人, 有時,他在超商的販魚部, 一直看著冰櫃裡的魚, 就嘰哩咕嚕的講一些話。 有時,他在菜市場, 看著躺在冰塊上的魚, 又喃喃自語的對魚說一些。 他更喜愛在一早搭車到漁港, 看著進港的漁船, 興致勃勃的看著被搬下來的大魚、小魚, 又輕聲細語的說話, 或問東問西。 他精神沒有問題, 也不是愛買魚, 只是愛跟魚講話, 跟魚,有什麼話好講呢? 讓這男人,告訴你原因。 我是微不足道的人,愛跟微不足道的花朵、小草、蟋蟀、蛤蟆、魚等講話。我把牠們當朋友,或當教材。 生命裡有詢問的本能 大自然的生物,是不斷的發出有趣的問題,等待人的回應。為什麼會這樣?世界上,大概只有人類會想去瞭解其他的物種,認識生物的點點滴滴,都很有趣,上帝在創造人時,可能就將這種詢問的能力,放在人裡面,成為本能。 上帝要人「管理海裡的魚」(創世記一:28),後來有人用這經節,誤解上帝要人像君王控制魚,消耗海裡的魚。其實,上帝創造人的時候,人類根本還沒有「君王」制,沒有「領袖」,怎麼會用人類後來的政治體系,去解釋人類剛有時的職責。 管理是與上帝同工 「管理」(management),的原意是人(man)與手(hand)的合字,這手是小手,是僕人的手(servant at hand),我們管理魚,是與上帝同工,彰顯祂創造的大能與榮耀。 我不是惟一這樣體會的科學家,牛頓曾寫道:「在人類歷史上,創世記一章二十八節,是敍述上帝給我們的責任。」因此,上帝創造人類不是讓人閒閒沒事做,也不是整天罵來罵去,打來打去,怕來怕去,而是成為上帝管理的同工。 跟魚講話嗎?是的。我期待認識魚,好成為上帝的好同工。

蝗蟲

早期的中國,認為對農作物最大的蟲害,是蝗蟲成群的前來,因為是「最大」的蟲害,所以在虫字邊加上「皇」字。早期的希臘人,看蝗蟲善於跳躍,故稱其locust, locust這字有跳躍的意思。蝗蟲的種類並不多,但是在世界上分佈很廣,亞洲、歐洲、非洲、北美洲與南美洲都曾發生蝗蟲的災害。 長途飛翔的昆蟲   蝗蟲只有一年的壽命,大部份的蝗蟲住在乾燥的地方,於10月交配,產卵在地下的小穴,隔年1月出土,2至6月逐漸成蟲,而後成群飛翔到潮濕、作物豐富的地方攝食, 10月交配後就死亡。數千年來,人類對付不了這種只活一年的昆蟲,背後有原因。   蝗蟲移動的主要方式是跳躍,但是在六月,在乾旱、炎熱的地方,熱氣自地表上騰,蝗蟲張翅一躍,可以躍入上騰的熱氣之中,甚至能夠上騰到2000公尺以上的高空,隨著風向遷移。 加上蝗蟲在空中也能飛翔,其飛行的速度每小時約4.4公里。隨著風速,在歐洲,能夠一天之內由北非的摩洛哥到西歐的葡萄牙,或由沙烏地阿拉伯橫越亞丁灣到衣索匹亞或蘇丹。 空氣幫助遷移的機制   其他的昆蟲少有像蝗蟲這種高空、長途飛行的本領,主要的關鍵在蝗蟲的翅膀能夠張的很開,頭上的觸鬚對風速與風向有高度的敏感性,三角形的額頭能夠抗風阻力,蝗蟲的腳能在不同的方位垂擺,保持身體的平衡,甚至在空中身體完全翻轉過來也可以飛行。 蝗蟲沒有上過飛航學校,不知道從哪裡學到一身飛航的本領。   在近代,研究蝗蟲遷移最有名的學者,是英國的昆蟲學家雷尼(R.C. Rainey),他自1940年代至1980年,調查蝗蟲的飛行,他發現北非蝗蟲的飛行一次可達10兆隻,其遷移主要是受到海風影響。一般,在早晨,海水溫度較地面溫度低時,海風吹入陸地,這是「東風」,能將大批由阿拉伯沙漠區或紅海方向的蝗蟲吹入;到了下午,地面溫度低於海水溫度時,北非內陸吹起「西風」,又將蝗蟲吹入紅海上空。蝗蟲能在空中持續飛翔,等待下一個東風將牠們吹到陸地。 強盛國家的軟弱   準確的風向難以測度,大海與陸地間的溫差不易準確預測,蝗蟲也從來不告訴人牠們飛航的時刻表,人類迄今仍然無法預測蝗蟲的飛行路徑。  耶和華對摩西說:「你向埃及地伸杖,使蝗蟲到埃及地上來,吃地上一切的菜蔬,就是冰雹所剩的。」摩西就向埃及地伸杖,那一晝一夜,耶和華使東風颳在埃及地上;到了早晨,東風把蝗蟲颳了來。蝗蟲上來,落在埃及的四境,甚是厲害;以前沒有這樣的,以後也必...

測試共享檔案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document/d/1Rd7DVNvEWYQURJH3CQOc3uB5d2k4zCS6uPeL1e3x-OA/edit?usp=sharing

功勳不能遮掩罪

事奉主的功勲,不能遮掩罪 「亞撒也虐待一些人民。」(歷代志下十六:10) 亞撒是早期以色列的國王,作王四十一年。作王的前三十五年,非常的好,他尋求上帝,廢除偶像。沒想到他的成就,成為他的驕傲。第三十六年,他惱恨對勸告他的人,把那人關起來,並且虐待反對他的百姓。 上帝提醒人,一個領袖三十五年的表現良好,不代表他第三十六年好,行得正。屬靈的資產,可能會絆倒自認屬靈的人;可誇的成就,也可能會使人離開主。 上帝提醒我,要常在主裡面,不要坐在權力的位置上太久,不要以為鞠躬盡瘁,叫為主忠心到底。不要以為三十五年的好表現,最後就沒問題。沒沒問題,才是有問題。 持守真理,不等於持守職位。真正的事奉,是道成肉身,而非一直要當領袖,更非君子不重則不威。屬靈的傳承,是培養後進,而非自己一直作頭。事奉主的人要知道,陷阱就藏在晚年。 晚節不保的亞撒,死了以後,後人還為他燃香,紀念他,這有什麼用呢?不如他自己生前,向上帝真實的悔改。 我在年輕時,讀了許多聚會所的書,後來才知道作者是淫穢的人,我很難過。一個人寫那麼好的作為,竟在背後做淫亂的事。我才知道,信心要放在主身上。

青衣魚

暴牙的青衣魚 我去香港的時候, 有個機場的捷運站,叫「青衣」(Choerodon schoenleinii)。 我想香港人一定愛吃魚, 竟把魚的名字, 用來給車站命名。 我平常的工作太忙,妻子要我輕鬆些,我帶她到宜蘭的南方澳漁港邊散步、看夕陽。 海魚的福爾摩斯 到了南方澳,剛好漁船入港。許多魚貨抬上岸,魚販將魚放在地上,供人採購。我與妻子擠過去看,我看到魚的形狀、大小、顏色,腦中的物理學就開始運轉,對妻子講述這些魚大概是長在什麼環境,那裡水流的強弱,水深的壓力,與日照在水中的穿透度等。雖然我不是漁夫,還是可以用魚來上課。 後來,有個女魚販在較偏僻的角落,客人較少,我向她買了二隻約50公分長的青衣魚,250元,價錢便宜。我知道在台北的漁市場,價錢可能加一倍。 機警的魚種 在珊瑚礁活動的魚,魚鱗的顏色較鮮艷,青衣魚也不例外,鱗片是深青藍色,顯示這種魚大都在60公尺深度,海水顏色偏青藍的珊瑚礁區活動。 魚體呈圓卵形,尾鰭不分叉,顯示這魚游動不快,大多是以礁岩間隙的孔道游動。市場上不多見,價格貴,不容易捕獲的魚,是機警性的魚種。 奇特的牙齒形狀 青衣魚有4根暴出嘴外的牙齒,又俗稱「四齒魚」。魚類的牙齒一般不為咀嚼食物,而是咬住食物。青衣魚外凸的牙齒,用來咬難施力,是像夾子用來取石頭,咬在嘴裡,用口部頜骨的力量,敲打吸附在礁岩表面的螺、貝類,敲破後攝食。很少魚類會使用工具,獲取食物,青衣魚可能是海洋魚類中,有較高的聰明。 青衣魚也會用石頭,敲打移動中的海膽,敲破後當成食物。顯示青衣魚不只聰明,且有很好的視覺,能夠判斷海膽的移動位置,與外殼凸刺的脆弱處。 信息的互通 更奇特的是,青衣魚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,牠們由一處珊瑚礁,游到另一處珊瑚礁,大都是單獨活動,不斷地更換地點,可以減少同種間攝食的競爭,與被其他更兇猛的魚類,盯住的風險。 科學界不懂的是,當牠離開一處珊瑚礁,另一隻青衣魚會進入,牠們如何傳遞信號,是什麼樣的發聲?或是什麼樣的動作?使牠們能在不同的珊瑚礁間同步進出。 保育青衣魚的最好方法,是保護珊瑚礁。不要因造港施工,船的航道竣工,而破壞珊瑚礁。青衣魚的數目不多,我對妻子說: 「今年,就只吃這兩條。還有回家後,我負責煮,代表我真的很輕鬆。」妻子說: 「我煮,免得魚肉太厚。你煮不熟。」。我笑一笑,門牙竟然也凸出來。

閒站

有事奉,是主恩典 「閒站……這樣,那在後的將要在前,在前的將要在後了。」(馬太福音二十:3、16) 我們相信主,是主的恩典。有教會,是主的恩典。有事奉,是主的恩典。 事奉有果子,是主的恩典。 千萬不要認為「我信主的日子久」、「我服事的時間多」、「我奉獻的多」、「我的經驗多」、「我為主勞苦多」,以為靠此可以多得主好處。有這種危險的心態,在前的人將要在後了。將從主的恩典墮落,勞苦功高者成為假冒偽善的人。 歐洲許多古老的教堂,建築外表宏偉,裡面空空盪盪,證明以前信仰的傑出表現,若成為教會的誇口,教會就荒涼,在前的變在後。 無論事奉主多久,我求主讓我記得自己曾是在葡萄園外,閒站的人。我是人生一片的茫然,軟弱無比,活著沒有意義,常有嘆息,與永生無關,不認識主的人。是主耶稣救我進祂的葡萄園,與祂同工。 我若以為在葡萄園愈久,當得主更多的禮遇;在葡萄園事奉愈多,當得主更多的好處。我已經墮落,在前變在後了。 是恩典,一切是恩典。不是我的作工,換取主耶穌的恩典。

徇惡人的情面

不要因人情關係,失去公義的判斷 「你們審判不秉公義,徇惡人的情面,要到幾時呢?(細拉)」(詩篇八二:2) 上帝提醒我們的判斷,要秉持公義,不要徇惡人的情面。什麼是徇惡人的情面?是只要惡人與我有關係,他有權力時,就特別討好他;他犯下錯誤時,就容易赦免他,寬恕他。 這種事情實在太多、太多了,我在世界看到掌握權力的人,互相成為惡人共同體。彼此相依,成為邪惡的生命體。上帝要求我們細拉,是要求仔細地想,慢慢地反覆思量。這樣的情況,要到幾時呢?容易寬恕惡人,失去審判的公正性,不為受害的人申冤,到底要到幾時呢? 世界如此,不足為奇;教會更容易如此,才是令人羞愧。許多基督徒的領導人,為什麼比一般的世人更不公義?這是我長期思索的現象,卻沒有答案的問題。也許是恩典的誤用,對罪的包庇,與對惡的懦弱。 真理不易在權力界存在,公義不易在管理層中彰顯。有些人禱告更多的基督徒,進入台灣的政治界,我禱告主,這事求主攔下,干萬不可。 政治人物應該信耶穌,但是徇惡人情面的基督徒,不能額外再有權力。他們害了教會,不能再害台灣。中古世紀以來,教會一直犯這些錯,徇私惡人,怎麼可以在台灣重演呢? 既然教會有許多為惡的管理者,為什麼還會有人信耶穌?這是神蹟,這是救恩,主耶穌越過團體領袖,祂直接在救罪人。 末了,各位,請聽我說:我是教會的管理者之一,我可能也是惡人。(細拉)

鹽巴

為什麼鹽巴不想留名? 「你們是世上的鹽,鹽若失了味,怎能叫他再鹹呢?」(馬太福音五:13) 自古以來,世人喜歡留名。 主耶穌要我們作「世上的鹽」,鹽不留名。鹽是個集合名詞,許多鹽粒聚在一起的通稱,每一顆鹽粒都沒有名字。鹽有商標名,鹽粒沒有名字,鹽粒在人類的鹽瓶裡,是暫時的棲身;溶在人類的湯裡,是短暫的存在;來自海水,終必歸於海水。 我們的生命,來自上帝,終必歸回上帝。在世上,是上帝要我們盡屬天的功用。 當鹽粒想要留名,就要與其他的混合,披上其他的顏色,這是開始失了味的時候。主耶穌沒有要我們在地上留名,而是留名在祂的生命冊上。 這不是沮喪或是悲觀的思維,我在面對退休的那一個學期,的確是沮喪,自認一生所學是虛空。我無法幫助臺灣的農漁業,有很重的罪惡感。 我送掉兩千多本書,丟掉我所有的研究發表、學生論文、實驗手冊、教學手稿等,心想,以後不再做這一行了。   退休後幾個月,我又把學生論文找回來讀。我把學生的發現,拿去教更小的孩子。 我是主耶穌的鹽巴,不留名,但我祈求耶穌讓更多的小孩子,認識祂的名,我的沮喪變喜樂。

蛙類

「人類與蛙類的關係史—看啊!蛙類給人何等的益處」 在古老的年代,人類已經注意到蛙類的存在。 環境好的時候,以傾聽蛙鳴為風雅; 環境不好時,以蛙肉為食物; 休閒的時候,用筆墨來畫蛙; 生病的時候,用蛙皮作醫藥。 其實,蛙類的存在,另有價值,是多數人所未知。 當人類於大地移居,尋找可住之地的時候。蛙類早已四處遷移,由寒冷的北極,到高溫的沙漠;由5,200公尺的高原,到海拔100公尺以下炎熱的死谷,都有蛙類在活動。 當人類定居下來,開墾土地,蛙類也經常在他們的住處、農地、水池等附近活動。蛙類不祇對自然環境有高度的適應力,也不像許多野生動物看到人就跑,蛙類沒有遠離人群。蛙類必須有特殊的本領,才能與人同在,與適應人類經常改變土地、水域的使用。蛙類不只與人共享,不同種類的蛙,也常共享一個水域,在野外經常有5~8種的蛙類,在同一溼地鳴叫產卵。 公元前十七世紀,摩西記錄上帝用許多蛙,毀壞埃及地,後來埃及的最大計數單位仍稱「蛙」,代表100,000。中國人在早期,已發現蛙類能吃大量的昆蟲,是水田的自然除蟲媒介,因此在圳堤上、池塘邊保留草地,讓蛙繁殖,可以增加作物產量,減少病蟲害。希臘人用蛙作為「氣壓計」,天氣好時,蛙類常在水面;下雨時,蛙類沈到水底。羅馬人用蛙類的叫聲,稱蛙為Rada;並用蟾蜍的叫聲,稱蟾蜍為Bufo。Rada 與Buffo,迄今在分類學,仍為許多蛙類的學名。 十五世紀之後,蛙類與人類互動,幾乎可以寫成一部近代科學的發展史,例如: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,1452-1519)曾用蛙作實驗,首先證明蛙類腦部的功能,可以控制四肢運動。布朗尼(Thomas Browne,1605-1682)發現蛙類的生活史需要潮溼,蛙類常在水邊活動的主因。哈維(William Harvey,1578-1657)發現蛙類的心臟跳動,能使血液在全身的流動,開啟近代解剖醫學。伽伐尼(Luigi Calvani,1737-1798)發現蛙的活動是電流在神經的傳遞,開啟電力學。列文虎克(Anton van Leeuwenhoek,1632-1723)解剖蝌蚪,提出蛙類的發展,有不同的生命階段。施旺麥丹(Jan Swammerdam,1637-1680) 研究蛙類的肌肉運動,味覺反應與視力,認為與人相近,瞭解蛙類能夠幫助人類瞭解自己。 十八世紀,探險家蓋茨比(Mark Catesby...

奇異果為什麼有毛

奇異果為什麼有毛? 觀察一粒水果,是何等的樂趣, 水果的造型、大小不同,顏色不同,形狀不同… 這有什麼意義? 很多怪怪孩子的問題,是有趣的, 因為自然之美,藏在這看似怪怪的問題裡。 「奇異果」(kiwifruit)原稱「猴頭果」(monkey peach),是種爬藤,主要長在亞洲平均溫度20℃的森林裡。1841年,外國植物學家在中國的雲南、貴州森林,發現這植物,帶出去栽種,後來傳到法國、義大利、美國等地栽種,大都當作景觀植物。 1940年,有個到中國的宣教士Isbal Fraser到紐西蘭訪友,將這果實帶過去,在紐西蘭試種。紐西蘭的溫度、土質,空氣中又帶些海風,剛好適合栽種,經過育種改良,果粒更大,成為世界著名的水果。 紐西蘭有種奇異鳥,較「kiwi」,愛吃這果子,奇異鳥愛吃的果子就稱為「奇異果」。奇異果非常有營養,又好吃。果實是11月到隔年的5月,陸續成熟,一年有七個月可以收成。如今,南、北半球,都有種,所以市場上每個月都有奇異果可以吃。在台灣5月之前,大部分吃的是歐美產的,5月之後,吃的是紐西蘭產的奇異果。 奇異果的外表很特別,果皮棕黑,外表有毛,與其它的果實很不同。有些人不喜歡這是黑色又有毛的水果,但是黑色的水果,以大自然為背景襯托,很容易讓猴子在遙遠處就看到,吸引猴子來吃果子,就可以幫種子傳播。爬藤的果子,易在風中搖晃,不易獲取,但是果實有毛,增加表面粗糙,大小又與猴子手掌差不多,讓猴子容易抓取。 森林較潮溼,長在森林的果實易潮濕,易長黴,腐爛局部會吸引到昆蟲來。奇異果的毛有靜電,可讓潮濕的露水只凝結在毛上,太陽出來就蒸發,不在果皮上,減少長黴的機會。奇異果果皮的毛,又可以阻礙昆蟲接近果皮,保護果實。 植物果實長毛,是讓果實的營養分出,減小果實。但是果皮上的毛可以保護果實,奇異果是智慧型的水果,在果實營養與保護之間,有個巧妙的平衡。奇異果的成熟約需13-14個星期,前幾個星期果皮就長毛了,可見保護果實在先,果實長大在後。但是在長期有霧的森林,果皮上毛的水分不易蒸發,奇異果就難有收成。 奇異果在採收後,果皮上的毛可以減少果實間的碰傷,又可以成為果實與已裝箱之間的撞力,實在巧妙。 成熟的奇異果,摸起來有點軟,不軟的奇異果生澀,太軟的奇異果太熟。吃奇異果時,果皮與果皮上的毛都可以吃。台灣是奇異果的原產地,我在台灣的山區,還看到許多原生的奇異果。我們的水果生產,還有...

蜂蜜

在龍眼花邊,我與蜂蜜跳圓舞曲 龍眼很好吃,其實 龍眼花更棒。 許多蜂蜜愛吃龍眼花蜜, 使「龍眼花蜜」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蜂蜜之一。     我對龍眼的知識,有些是果農教我,有些是蜜蜂教我的,讓我的印象都深刻。有一天,我帶學生到台南新化的「虎頭埤」作實驗,夜宿該地的旅社,整個晚上,旅社的蟋蟀叫不停,睡不好。清早起來,才知道學生昨晚都換旅社,我獨自到虎頭埤岸邊散步。 採花蜜的工作     在路上,我看到一輛白色的小貨車,車上的後座改裝,放了十幾個木箱。我走近車旁,看到許多蜜蜂自箱子飛進飛出。「這是採花蜜的車子」司機是個六十幾歲的人,對我說道。「採蜜的木箱不是放置在地上,你怎麼會放在車上?」我不瞭解道。「放在車上,才能配合台灣不同的龍眼開花期,我自南北上,沿途採收龍眼花蜜。」他說道。     「蜜蜂採龍眼花時,難道不採別的花嗎?」我繼續問道。「是的,龍眼花開時,花朵很多,會吸引所有的蜜蜂前往。台灣的龍眼花蜜,產量多又特別純。」他詳細的說明。「為什麼你在這湖邊,採花蜜?而非開到栽種龍眼樹的園中呢?」我又問道。 最好的蜂蜜     「最好的龍眼花蜜,是來自生長在森林邊緣,光線較佳處的龍眼樹。蜜蜂飛出後,一定會找到。龍眼樹園的花純潔度次之,因為有時會有農藥、催花劑等。我要的是乾淨的龍眼花蜜,品質才好。」他望著湖邊山上的森林說道。     「這種工作看來不易,收入好嗎?」我關心地問道。「工作很辛苦,要先找對地方,才有花蜜。下雨天,蜜蜂採不到蜜。天氣好時,蜜蜂飛出去,我還要在一旁保護蜂巢,以免胡蜂、虎頭蜂等前來。」他說道。 蜂蜜的價值     我後來知道龍眼花蜜,是台灣最佳的蜂蜜。歐洲、大陸、美國等,生產的蜂蜜,大都是草本植物的花蜜,或是多種植物的花蜜,很少單一品種的花蜜。龍眼樹的根深,所吸收的營養份多,比草本植物的蜜更營養。     龍眼花蜜至少有七十多種的蛋白質,二十多種蛋白質來自蜜蜂,五十多種的蛋白質來自樹木,此外又含果醣、葡萄醣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,與多種「生物活性的多酚類」(bioactive polyphenol)。多酚類是自然界減低罹患癌症風險,與保護心血管,最佳的成份。 救恩的滋味     上帝啟示我們「你要喫蜜,...

龍眼與小山

龍眼與小山 「小山,結果的樹木……都當讚美耶和華。」(詩篇一四八:9-12) 西元十四世紀,中國的「龍眼乾」已經外銷到歐洲。 四百年來,歐洲人很想知道這種水果的樹木長什麼樣子? 但是中國的商人不肯賣龍眼樹苗, 詢問理由,他們認為種了也是白費力氣。 1816年,倫敦園藝學會的奈特(John Knight,1778-1855)前來中國, 第一次取到八株不同品種,龍眼樹的幼苗, 他帶回英國栽種,消息傳出, 當時,是一件歐洲的盛事, 英國人知道龍眼是熱帶果樹, 將龍眼樹種在溫室裡,冬天時,在裡面燒木頭,增加溫度。 幾年後,龍眼樹開花、結果, 果實完全沒有甜味。 從中國的南方、台灣、越南到泰國的熱帶雨林,有種果樹,大都生長在海拔100-450公尺的向陽坡地上。那裡的陽光強、溼氣重、雨水多,即使有強風、暴雨,這種樹木,仍能屹立不搖。這樹木的壽命超過百年,每年開許多花,結出許多的果實。果實很甜,深受在地居民的喜愛。 龍眼的加工 有人將這水果進貢中國皇室,得到皇帝的喜愛,而稱「龍眼」(Dimocarpus longan)。迄今龍眼的學名,仍用中文的音譯。過去,廣西的龍眼很甜,廣西稱為「桂州」。因此,龍眼又稱為「桂圓」。但是成熟的桂圓容易腐壞,不能長途運送,不易廣傳。 明朝時,就有人發現用乾熱之風,將龍眼燻乾,可以保存龍眼果數月之久。若先將果殼剝去,再燻乾,龍眼乾可以保存將近一年,從此船運可以外銷龍眼。 龍眼乾又稱「龍眼肉」,中國人取來泡茶,稱為「桂圓茶」;與紅棗一起煮,稱為「桂圓紅棗茶」;與年糕一起蒸,稱為「桂圓年糕」;與湯圓、老薑一起煮,稱為「薑汁桂圓湯圓」等,都非常可口,中國人認為可強身、止咳等。 在歐洲有不同的使用,例如西班牙人將龍眼乾,放入披薩;英國人將龍眼乾,放入布丁;義大利人把龍眼乾,當成泡咖啡的糖料;法國人用龍眼乾,泡花茶治感冒;德國人將龍眼乾,發酵製酒;奧地利人將龍眼乾,製成花草茶。 溫度的問題 為什麼歐洲有一流的園藝技術,卻種不出有甜味的龍眼樹呢?關鍵在「氣候」。龍眼樹生長的區域,年平均溫度在20-22℃,這種溫度範圍的地方,在地球容易找到。龍眼開花,要先開花芽,是在12月至1月,花芽自枝條分化,連續數周,溫度需要在10-14℃。只要有一、二天溫度高,花芽就無法分化,以後沒有花朵,沒有果實可採收。 此外,龍眼在20-27℃才開花,這在台灣南部是3月,在北部是5月。...

釋迦

為什麼台東的釋迦最好吃? 有天,我到台東的鹿野, 本來是看鹿野溪的整治工程。 幾個在地的耆老, 請我留下夜晚,與他們喝一種我沒喝過的茶。 我問他們:「怎麼知道我沒喝過?」 「因為太特別了,是我們排灣族的茶。」 一位看起來最老的人說道。 「怎麼特別?」我好奇道。 「知道教授要來,我特別從山裡取一整塊靈芝,煮給你喝。」 他熱心的說道。 「靈芝茶?很平常啊。」我還是不懂。 「那是很大很大的百年靈芝。教授來喝,就知道不同在哪裡。」他邊說邊用雙手比。 「噢,這麼大?」我咕嚕道。 那一晚,我與他們喝茶。 那塊靈芝大又硬, 他們竟用電鋸鋸塊煮泡, 每喝一杯,又去鋸一塊。 我喝起來,像是「木頭水」。 我與他們閒聊到半夜, 為要釐清一個問題。 在非常古老的年代,亞馬遜森林的原住民,就吃「釋迦」(Annona squamosal)。釋迦是南美洲的原生樹種,他們將這種果實,當成上帝給他們的恩惠,腹瀉、發冷、風濕都拿釋迦吃,連醫治失眠也有效。 南美洲的樹種 1590年,葡萄牙的探險隊進入亞馬遜森林,在原住民的引導下,看見這上帝給他們恩惠的果子。這樹長在叢林中最乾熱的地方,高度約6公尺,每棵樹約可長50粒果子。 葡萄牙人取走一些,種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,都長不好。荷蘭人來台灣時,也取釋迦種在台灣的南部,長出的釋迦不甜。由於果實外型像荔枝,早期台灣人稱其為「番荔枝」,種的人不多,有段時間,幾乎放棄。但是有人不放棄,持續在台灣不同的地方,插枝種植。一直種到台東的太麻里,才發現長出大又甜的釋迦,稱為「大目」種。 逆境成祝福 為什麼台東會種植成功?關鍵在乾、熱。釋迦只長在年降雨量大於700厘的地區,年平均溫度要25℃。溫度低於15℃就不易結果。低於10℃,樹就冷死。釋迦是怕冷的植物,而且結果之時,要在40℃以上,果實才會有甜味。 台灣夏天有40℃的地方,只有台東。不是台東特別熱,而是有「焚風」。這是西南氣流經過「大武山」的風,將雨量下在屏東與高雄,越過山頭的風,到了台東,乾又熱,剛好是果子成熟必須的條件。後來,有些釋迦種在類似環境的地方—彰化的大村、埤頭,味道也很好。 可常常吃到的水果 十九世紀,又發現秘魯有釋迦的新種。二十世紀,秘魯釋迦與巴西釋迦,在美國雜交育種,移到台灣種,稱為「鳳梨釋迦」(Annona cherimola x Annona squamosal)。 在台灣,大目種的釋迦改良後,可以...

蘋果

蘋果的甜美 「那靠着良人從曠野上來的,是誰呢?我在蘋果樹下叫醒你,你母親在那裡為你劬勞。」(雅歌8:5) 沒有人知道是誰首先發現蘋果可以吃,也沒有人知道誰先種蘋果樹。人類第一筆有關蘋果樹的種植,是在公元前九世紀,就是記在聖經雅歌裡的這經節。 蘋果是好吃的意思 當然,聖經不是作為園藝考苦之用,不過後來歷史記載到蘋果的栽種是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波斯。公元前三世紀,亞歷山大攻入波斯,才將蘋果帶回羅馬。蘋果稱為apple,是古代的用語,意即「非常好吃」歐洲的不同語系,蘋果都稱為apple。 蘋果耐熱,嗜冷,向陽怕潮溼。生長在夏天30℃以上,陽光充足的蘋果,果皮愈深紅,代表果實愈好吃,香味愈濃。冬天的溫度要低,花芽才分化多。年降雨量約600-800厘米,非常適合地中海型氣候。 一整年都可吃到的水果 世界各種的園藝農夫,都育出適合該地氣候的蘋果,使蘋果的種類愈來愈多,例如一般的蘋果是在7-12月,陸續成熟,果實由結果至成熟約120-150日,但是有早熟種,約70日就可以採收;也有晚熟種,需180日才能採收。 蘋果採收後,在低溫下耐保存,因此一年四季,市場都可以買到蘋果。台灣早熟種的蘋果叫「旭」。加拿大品種,九月採收,味道較酸。晚熟種的蘋果叫「富士」是日本最甜的蘋果。 晚熟種的蘋果較大粒,果肉紮實,咬下去有「清脆」的聲音,這是好吃蘋果的音效。 五爪蘋果 台灣在1950-1970年代,流行美國華盛頓州來的「五爪蘋果」,這是美國在1870年代育種出來的品種,是當時果皮最深紅的品種,果實的底部有五個突出,看來肉質多,成為美國廣銷的品種。 但是,這品種不耐久放,失去甜味。曾經加「蠟」保鮮,引人詬病。肉質太硬,咬來沒有「咔嚓」聲,吃後還會夾齒縫。1980年代之後,逐漸被日本種的蘋果取代。 南半球的蘋果 1990年代,南半球的智利蘋果與紐西蘭蘋果,在台灣的5月就可以上市,一直吃到12月,使南半球的蘋果,又逐漸取代日本的蘋果。好吃蘋果的顏色,也由深紅,改成紅色,甚至是黃色或綠色。如今,世界上蘋果的大輸出國是美國、智利、紐西蘭、日本。 救恩的提醒 聖經的雅歌提醒我們,蘋果還有屬靈的意義,代表我們的享福,是主耶穌為我們勞苦。在曠野無水之地,我們靠主得拯救。在美好的果園之內,我們在主的賜福裡,常忘了主的辛勞,而要更多。 我們需要被叫醒,在祝福裡記念主救恩,如同在蘋果樹下,想到曠疇之時主扶持。

各從其類 分門結黨

當一個名講員,我如何與我教會的牧師相處? 「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、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、顯明出來。」(哥林多前書十一:19) 什麼是「有經驗的人」(approved)?是被公眾認可的人,如有名望、有財富、有學歷、有地位,或有作事經驗。 新約聖經用approved這個字,是負面的涵義。外界認可的人,容易淪成教導決定者,分門別類的領袖,教會分裂的觸媒。 為主把門關的人,要非常小心,以免自己的看法,成為篩選的準則。符合自己看法的人,就接納;不符合自己看法的人,就淘汰。 我求主耶穌,不要讓我太偉大,真正的領袖,是僕人,為人洗腳,而非多受一點教育,就認為講台非我莫屬;多有一些經驗,就以為高別人一等。 宗教世界裡的虛榮感,比外面的世界更可怕。宗教團體的領袖,應該受更重的審判,因為分門結黨,常由他們而出。高舉人,是分門結黨的前奏。願我的一生,單純似小花。 我有一次在分享時,有人當眾問我: 「張教授,你是名講員,你在教會如何與你的牧師相處,你都贊成他的意見嗎? 」。 我立刻說: 「我在我的教會聚會30年。第一、當我看到牧師的生命成長與成熟,那一刻,我也看到自己生命成長。 第二、我們的看法不一定相同,但是我們對真理的絕對性相同。 第三、我們的做法不一定相同,但是我們愛主的心絕對相同。後者更重要。 世界上,一山不容二虎。上帝的山,可以容下許多上帝的羔羊。」 上帝的作為,是「各從其類」。自認偉大之人的作為,是「分門結黨」,能分辨這兩種的差別嗎?

麻雀

我是只有一顆子彈的槍,只能選一個靶 「我的神阿,在祢祭壇那裏,麻雀為自己找着房屋。」(詩篇八四:3) 有能力的人,大概不會認為自己是麻雀。功成名就的人,大概不會認為自己找不著安穩之處。 屬世的人,不會選上帝的祭壇,作自己的棲息之處。要選就選皇宮的殿宇,或選權位的高處。 這世代,最流行的一句話,就是「我要做自己」(be myself),我要争取我自己的選擇權、決定權等。 主耶穌,我像是一隻麻雀,我若有個選擇,我選事奉祢的祭壇。我是只剩一顆子彈的槍,只能選一個靶。事奉愛我的主,奉獻給釘十字架的主耶穌,是我一生的標竿。我選祢自己,因我較輭弱,這是麻雀的禱告。

禱告反擊

仇敵逼迫時,上帝教我們如何用禱告反擊 「我的上帝啊,求祢叫他們像旋風的塵土,像風前的碎稭。」(詩篇八三:13) 當我們遇到敵人的迫害與攻擊,上帝在詩篇八十三篇,教導我怎麼向祂禱告,祈求上帝給敵人「旋風」式、「火焰」式、與「暴雨」式的攻擊。 上帝的旋風式攻擊,可讓結盟的仇敵,互相碰撞,彼此內鬥,互相毀滅,最後變成灰塵土與碎稭。 上帝的火焰式攻擊,是快速的燒毀,快速的毀滅。愈是誇大的高處,火會燒的愈快。愈是多人的聚集,火將燒得愈兇。 上帝的暴雨式攻擊,是上帝用超強的颶風與暴雨,吹塌敵人的防衛,叫人活在無法防護,無法預料的恐懼裡。 許多的爭戰,表面是人,背後是屬靈界的。主耶穌沒有叫我們一直挨打,而是起來禱告。 禱告上帝給旋風,給火焰,給暴雨,目的不是懲罰惡人與惡勢力,而是譲他們看清真相,而悔改。

謄錄員

我羨慕寫作事奉的榜樣 「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,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。」(箴言二十五:1) 我不知道這個謄錄員是誰,也不知道他在何種狀況下,發現所羅門王的箴言。 所羅門是在965-925B.C. 作王,希西家作猶大王是715-687B.C.,這位隱名的謄寫員,是在所羅門死後約250-238年寫作,他可能是在被人遺忘的羊毛皮卷裡,或是古老的莎草紙裡找到資料。他重新抄錄,公佈於世。讓上帝恩典的留痕,可以顯出;昔日啟示的餘輝,可以再現。 上帝透過這位文字工作者教導我,第一、上帝容許一些寶貴的見證,復興的信息,被人遺忘、或留在灰塵滿佈的角落,讓後來有心的人去訪著。 原來上帝紀念好信息在那裡,即使過了百年,還會感動祂後來的樸人,重新挖掘出來,供應後世。     第二、上帝會帶領他,尋找到古舊的真跡,第一手的啟示資料。找古舊的資料,也是事奉主。 第三、感謝主,這人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,不在做屬於當時國王的事,而是做屬上帝的事。這個世代,許多人喜愛流行的思潮,追逐新的理論,跟隨新的運動,喊出新的口號。我卻羨慕古謄錄的事奉,埋在一個地方,重尋古老的見證,讓後人知道美好的信息,沒有新舊之分。 我相信上帝真理無新舊,只有期盼讀者是新人。

夠了

夠了,是上帝給我們生命裡的警誡線 「你得了蜜麼,只可喫夠而已,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。」(箴言二十五:16) 上帝提醒我們夠了,是給野心有道截止線。上帝光照我們夠了,是給追逐者回頭蒙保守。上帝感動我們夠了,是給權力爭逐時能退卻。上帝警告我們夠了,是在情慾引誘時快退出。上帝命令我們夠了,是給愛吃的人嘔吐,是保守。 感謝主,給一支常勝的球隊,失去衛冕賽。給一個高股價的公司,有深跌。給一個專制者,有敵人。給一個愛在路上亂看的男人,有老花。給愛吃東西的人,腸胃有問題。給愛賺錢的人,有環球不景氣。給愛爭第一名的人,有失敗。給自認有能力的人,不成就。給愛憂鬱的人,不要再憂鬱下去。 我的學生問我: 「老師退休後,心裡的改變是什麼? 」。我說: 「以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現在是先天下之樂而樂,後天下之憂而憂。」 主耶穌,我相信「夠」就滿足,「夠」就感恩。退休,是夠了。

龍眼

在龍眼花邊,我與蜂蜜跳圓舞曲 龍眼很好吃,其實 龍眼花更棒。 許多蜂蜜愛吃龍眼花蜜, 使「龍眼花蜜」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蜂蜜之一。     我對龍眼的知識,有些是果農教我,有些是蜜蜂教我的,讓我的印象都深刻。有一天,我帶學生到台南新化的「虎頭埤」作實驗,夜宿該地的旅社,整個晚上,旅社的蟋蟀叫不停,睡不好。清早起來,才知道學生昨晚都換旅社,我獨自到虎頭埤岸邊散步。 採花蜜的工作     在路上,我看到一輛白色的小貨車,車上的後座改裝,放了十幾個木箱。我走近車旁,看到許多蜜蜂自箱子飛進飛出。「這是採花蜜的車子」司機是個六十幾歲的人,對我說道。「採蜜的木箱不是放置在地上,你怎麼會放在車上?」我不瞭解道。「放在車上,才能配合台灣不同的龍眼開花期,我自南北上,沿途採收龍眼花蜜。」他說道。     「蜜蜂採龍眼花時,難道不採別的花嗎?」我繼續問道。「是的,龍眼花開時,花朵很多,會吸引所有的蜜蜂前往。台灣的龍眼花蜜,產量多又特別純。」他詳細的說明。「為什麼你在這湖邊,採花蜜?而非開到栽種龍眼樹的園中呢?」我又問道。 最好的蜂蜜     「最好的龍眼花蜜,是來自生長在森林邊緣,光線較佳處的龍眼樹。蜜蜂飛出後,一定會找到。龍眼樹園的花純潔度次之,因為有時會有農藥、催花劑等。我要的是乾淨的龍眼花蜜,品質才好。」他望著湖邊山上的森林說道。     「這種工作看來不易,收入好嗎?」我關心地問道。「工作很辛苦,要先找對地方,才有花蜜。下雨天,蜜蜂採不到蜜。天氣好時,蜜蜂飛出去,我還要在一旁保護蜂巢,以免胡蜂、虎頭蜂等前來。」他說道。 蜂蜜的價值     我後來知道龍眼花蜜,是台灣最佳的蜂蜜。歐洲、大陸、美國等,生產的蜂蜜,大都是草本植物的花蜜,或是多種植物的花蜜,很少單一品種的花蜜。龍眼樹的根深,所吸收的營養份多,比草本植物的蜜更營養。     龍眼花蜜至少有七十多種的蛋白質,二十多種蛋白質來自蜜蜂,五十多種的蛋白質來自樹木,此外又含果醣、葡萄醣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,與多種「生物活性的多酚類」(bioactive polyphenol)。多酚類是自然界減低罹患癌症風險,與保護心血管,最佳的成份。 救恩的滋味     上帝啟示我們「你要喫蜜,...

盾牌

上帝是我的盾牌,我就比美國隊長棒 「上帝啊,祢是我們的盾牌,求你垂顧觀看你受膏者的面。」(詩篇八四:9) 戰士,是貼著他的盾牌。盾牌,是貼著。只要戰士與盾牌在一起,爭戰時就得保守。 寫詩的人,在此提醒我們,面對攻擊,不是直接面對,而是以上帝作我們的盾牌。即使在各種攻擊、各種難處、各種艱難,我們不要棄甲而逃,不要甘心為囚,不要等著被打敗,因為上帝是我們的盾牌。沒有任何外來的攻擊,能夠勝過上帝。 平安的日子,我可能感覺不到盾牌的重要,爭戰的日子,盾牌就很重要。有上帝的人,是有盾牌的人。 撒旦知道牠任何的攻擊,都越不過上帝的盾牌,因此牠最大的欺謊,是告訴人,盾牌根本不存在。 撒旦的謊言,是要人靠自己,學一堆無用的防身術,或是學東奔西跑來躲避,敬拜無用與信靠虛謊來強身,或是用一堆祭物來討好牠嗎? 不,上帝是我的盾牌,在任何的環境,我們惟一的一招是信靠,我們事奉是單純。 主是我的盾牌,不是因為我多好,而是主耶穌的緣故。因上帝垂顧觀看祂受膏者的面,絕對不是我多強,自以為是肌肉男;不是我多會保護自己,自以為是蜘蛛人。我只是躲在這盾牌後,就發現,原來我比「美國隊長」更耐打。

你的百姓、你所隱藏的人

遇到控告不用掙扎,我要先在耶穌基督裡 「他們同謀奸詐要害你的百姓,彼此商議要害你所隱藏的人。」(詩篇八三:3) 我需要常在耶穌基督裡,無論惡者對我有多少的控告,牠們不能到耶穌基督裡來控告。無論情慾對我有多少引誘,牠們不能進到耶穌基督裡引誘我們。無論黑暗的勢力對我有多少攻擊,牠們不能進到耶穌基督裡來攻擊。 披戴耶穌,是我面對控告、引誘或攻擊,最好的保護。我不用與邪惡辯論是非,我不需與情慾講論道德,我不必與黑暗論黑白。那是浪費時間、體力,與心力。藏在主裡,是我最好的保護。 我能做的,也是惟一能做的是個禱告:主,我此刻願在祢裡面。不是我會處理,而是主耶穌最知道怎麼處理。得勝與失敗的轉折點,是什麼?是我願來到主面前,成為主所隱藏的人。我的信,是常在耶穌基督裡。

孤獨的伸冤

上帝要我做事的優先順序 「為一切孤獨的伸冤」(箴言三十一:8) 「孤獨」,是被人丟棄。「伸冤」,是扶持改正。 上帝要我們做事的優先,是先扶起被欺壓的人,給予妥善的照顧,再去做別的。而不是先照顧有權、有勢的人。這世界每天都在報導富人如何,而非窮人如何;當權者如何,而非偏鄉的人如何。 貧窮,不一定罪有應得。成績差,不一定是懶。低薪,不一定是少壯不努力。流浪漢,不一定喜歡流浪。單親,不是孩子的錯。得傳染病,不一定應該如此。若是如此,則需要有人為他們冤屈,去矯正流行的看法。我在考慮那些事情該先做,那些事情不用急,上帝提醒我,要先做的是:看顧社會認為沒有用的人。 即使是有信仰的媒體,也容易愛報導都市的大教會,名牧的動向,而非鄉下、原住民地區的教會,關心他們的需求。有些人告訴我:文亮,你都在大教會分享,我們沒有幾個人的教會,不敢找你。 我聽的很難過,我不是這樣的人,這也不是我的信仰該有的表現。別人這樣看,一定看到我沒看到的。我也發現學生時代的朋友,也漸漸不與我聯絡了。 願我在世上的日子,有合上帝心意的事奉優先。如今,我已經很少去大教會分享了。主啊,我若為有錢人服務,是為拿資源,去幫助卑下,有需要的人。

困苦窮乏

當我困苦窮乏,是向上帝禱告的時侯了 「耶和華啊,求你側耳應允我,因我是困苦窮乏的。」(詩篇八十六:1) 上帝聽禱告,不是我們會講,而是祂會聽。無論宇宙有多大,祂聽得到我們的禱告。無論星辰有多少,祂知道我們在哪裡呼求。無論時間之久如恆河,祂記念我們困苦窮乏的禱告。 祂眷顧地上的困苦人,知道我們的窮乏,這是祂的慈愛與恩惠。當困苦如解不開的枷鎖,祂釋放;窮乏如追上頭頸的急迫,祂解救。上帝怎麼做到的?這是祂的大能與憐恤。 上帝啊,我是被罪欺壓,無法解脫的困苦人;是常被責任壓傷,無法應付的窮乏之輩。 也許別人以為我不錯,我要向祢祈求,回轉歸向祢。祢知道我的苦,明白我真正的需求。主啊,祢側耳垂聽,困苦窮乏之人的禱告。

合神心意

合神心意,不是完美主義   「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,他是合我心意的人,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。」(使徒行傳十三:22) 有人說他在尋找上帝,但是上帝也在尋找人;有人說他想明白上帝的旨意,但是上帝也在找真正願意遵行祂旨意行的人;有人說他凡事要順從上帝的旨意行,但是上帝說祂也在尋找這種人。 我們以為找到上帝不容易,上帝卻說找到真正尋找祂的人,更不容易。上帝為什麼也在尋找人呢?祂不全知嗎?是的,祂是全知,祂尋找到大衛,大衛也犯了嚴重的錯。 凡事要遵行上帝旨意的大衛,也會犯錯嗎? 是。而且他犯的是很大的錯,但是他悔改,真正的悔改在主前。上帝在新約時,還為他作見證,他是凡事遵行上帝旨意的人。 凡事要遵行上帝旨意的人,不是完美主義的人。世界標榜的聖人,是完美主義的人,那是人性的扭曲,自我的鞭撻,光環下虛空。 上帝喜悅的聖徒,是願遵行上帝旨意的人,因為主耶穌喜歡憐憫,不喜歡祭祀。合神心意,不是完美主義。是主完美,不是我完美。

支吾(defer)徒24:22

急燥的人啊,靠主放心吧! 「就支吾他們……」(使徒行傳二十四:22) 我跟隨主耶穌,發現主帶領我的路,是彎來彎去。我曾難過的問:是彎曲的我,主以彎曲帶我? 主卻要我喜樂的看見,彎曲的世代,主的帶領是繞過彎曲。即使我看是彎曲,主看是直線。 我學過「歐基里德幾何學」,但我要學習主耶穌的恩典幾何學。我與世界,即使兩點之間不是一直線。主與我,仍然有屬天直線的連結。 上帝在使徒行傳,教導我,世界待人的方式之一,是「支吾」。羅馬的審判官腓力斯,聽了使徒保羅的陳述,下什麼判斷?什麼也沒有,他拖著,一拖兩年,這實在是折磨使徒保羅。「支吾」(defer),是不下判斷,給人拖著。拖著的好處是不得罪人,卻讓人盼望又失望,失望又盼望。 上帝卻告訴保羅:「放心吧!你……在羅馬為我作見證。」主給保羅,不是以直線的方式去,而是讓人拖延他、支吾他。 如果我一生的經歷,是以主耶穌的話,為最終的註腳,那麼,在世上的彎曲中,我仍然可以到達主應許。不是我的方式,是主的方式。因此急燥的人啊,靠主放心吧!

日光中的清熱(賽18:4)

世界的強權與強人啊,不要以為上帝沒有作為 「我要安靜,在我的居所觀看,如同日光中的清熱」(以賽亞書十八:4)   太陽在極熱時放出的光,稱為熾光,熾光所傳的高溫稱為「清熱」(clear heat)。這一個詞是早期沙漠的游牧民族,所用的。 清熱代表陽光酷曬時,產生的高溫,會使人暈厥。過亮的光線,會加強地面反射,使人看不清前方,迷失在沙漠中。  清熱對草原,有很大的傷害。大部分的草本植物, 50℃時莖葉枯萎,地下的根冠仍然無損,雨後再長。清熱使地面高達65℃時,連根冠都會死亡,草就枯死。  許多爬藤,繞著樹幹,向上攀爬。到某個高度,受到陽光強烈的抑制,停止爬升。感謝上帝,有這個機制,才使普世森林的樹冠,不讓爬藤所覆蓋,這稱為「光抑制」(Photoinhibition)。    上帝的安靜,是祂無聲的作為。清熱是上帝看不出行動的審判,抑制世界的強權與強人。   歷史上,從來沒有一個帝國,能夠佔領全世界的土地;沒有一個公司,能夠掌控環球的市場;沒有一種病毒,能夠消滅世界所有的人;沒有一種流行的思潮,能夠一直席捲全地。    近代,有人以為結合政治、經濟、媒體的力量,套上美麗廣告包裝,就可以所向披靡,成為主流看法。沒想到上帝的清熱,靜靜地,斷絕背後的推動力,讓最興旺的倒下,或是限在某個範圍。    在二十一世紀,當世界說沒有上帝,人不需拯救時,地球的熱竟是一直在提昇,許多未知的病毒、病媒等,都會跟進。原來自由,也不可能有無限的自由;慾望,也不能無限地擴張。強權即使一時興旺如草,到處攀爬如藤,上帝在日光的清熱,叫他們停、甚至死。    我感謝主,當我有不當的想法,太超過的作法,太激烈的言語,自以為太聰明的洞悉,主耶穌的清熱,會給我的損傷、羞辱、難過、與破碎,怎麼會這樣發展? 這是主給我的保守。願主讓我一生謙卑,不斷到主前,不當強勢的爬藤。

比較

真正的幸福,是永遠不用比較 「因為耶和華如此說,那些謹守…我所喜悅的事。」(以賽亞書56:4) 上帝給我們的,都是祂的好,也是真正的好。世界的好永遠在「比較」,「比較」之下永遠沒有真正的好與滿足。這是我們在主裡,婚姻與養育孩子幸福的基礎。 因此,當我結婚的第一天,我在主面前立定心志,不將妻子與他人比較。當我有孩子的第一天,我深深的禱告主,不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。上帝的旨意,是因著信,不是比較。 結婚三十多年,我仍堅持,不將妻子與別的女人比較。例如身材不用比,頭髮多少不用比,服裝不用比,煮的料理不用比,錢多少不用比,一切都不用比。當然這樣的堅持,也省下一大筆不必要的開支:服裝費、美容費等。 上帝給我的孩子,也是最好的。我不用將孩子,去與別人的孩子比,不比孩子考試的名次,學校的排名,科系的冷熱門等。如果上帝是孩子惟一的路,孩子的未來怎麼會沒出路。如果上帝是孩子的智慧,孩子怎麼會笨。如果上帝是孩子的元帥,孩子怎麼會沒有用。如果上帝是孩子的主,孩子怎麼會差。 不要用世界的角度,來比較自己的配偶與孩子,用世界的制度,來衡量自己最親愛的人。一生都在比較,一生都將不滿足。似乎擁有,卻不享有。我們應該謹守上帝給的,視為最好;是祂所喜悅的,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喜悅。 我也會有軟弱時,抱怨時,難過時,但我學習仰望為我釘十字架的主,我認定祂,再認定祂給我的妻子與孩子。我自知不是完美的丈夫與父親,我的主是我的完美,祂給我的赦免是完全。 妻子,妳永遠是我第一志願的女子。孩子,妳永遠是我第一志願的孩子。不是我如何,是因著主如何,我感謝主。

蛙鳴的譯者

科學史上,第一個紀錄蛙鳴交響曲的科學家     如果,人類能用機械製造蛙類,那將是歷史上,最無與倫比的設計與革命性的製作。在那麼小的體積,有許多複雜的功能,能叫,而且有各樣的叫法,表達警戒、試探、求偶、宣告領域。能聽,而且為靈敏,在空中、地上、地下、水底、草叢中,都不受影響。能跳,高度的平衡,與在空中轉身,落地時的緩衝性佳,在泥巴上跳躍不留跡痕。能隱藏,長期的不動、不食、不喝、不發聲音,最高明的忍者比不上牠。能快速出擊,定準目標,吐舌,貼住,捲回,吞下,一口氣完成。連最毒的蜘蛛、蜈蚣,也當作美味消化,吃後也不中毒受害。這麼多本領的蛙類,長的也不難看,尤其有一對迷人的大眼睛。這麼奇妙的結構與功能,大多數人都不知道,難怪蛙類要叫,若不叫,就怕人類不知道。          蛙類的運動與鳴叫,與牠們的姿勢有關,平常蛙類蹲著時,身體略向前傾,使身體的重心在身體的前方,這對蛙類的發聲很重要。蛙類在鳴叫之前,嘴部關閉,自鼻部吸氣,吸入空氣,體內或鳴囊產生壓力,如果身體重心不向前傾,吸氣累聚的壓力,受反作用力影響,身體會向後仰,向前傾可保持平衡。     蛙的骨架也要夠強壯,可以承體內陡增的氣壓。吸足空氣後,蛙類利用壓力將體內空氣向口部移動,嘴部打開來發聲。受到聲帶的彈性,發出的聲音可高昂,或低沈;口部排氣口的大小,使聲音有大小之別,口部肌肉的軟硬,影響在口、鼻的共振,使蛙類的發聲器官如同樂器,能夠發出的聲音,有不同的音符,使其相互的溝通有豐富的內容。     蛙類的隱藏,是適應不同環境的關鍵。如果不擅隱藏,氣候一變,體內溫度也隨改變,將影響代謝,甚至死亡。潮溼的地方,樹林的遮蔭,草叢的高相對溼度,挺水性植物的遮光擋風,都成為蛙類的選擇,如果,還是不能適應,就會選擇遷移他處。     蛙類擁有不多,從孵化成蝌蚪,就必須自謀生路,濾食水中藻類、細菌生存,這也是蝌蚪存在的水域,水色較易發清。十多天後蝌蚪長腳成蛙,就會跳離水面,忘記以前獲取食物的方式,才能以空中或地面的昆蟲為食物。蛙類只要有一點水域,一些植物遮蔭,就視為一級生活的所在,長到成蛙又到水邊,雌雄交配產卵,生命代代相傳,歡呼鳴叫。     不過,野外的蛙仍繼續再叫。在科學史上,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