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0的文章

台灣7

臺灣的生命力(7)--由屏東的冬瓜看到上帝的恩惠--- 「冬瓜糖」是冬瓜汁與黑糖熬成的方塊,是臺灣早期,沒有糖果的日子,最流行的甜點零食。臺灣品質最好的冬瓜,長在哪裡呢? 冬瓜是一種很特別的瓜果類蔬菜,能夠耐酷熱。愈熱的地方,冬瓜長得愈好,當你在野外看到生長良好冬瓜的地方,就可以知道那地方整年裡的溫度很少會低於攝氏二十度。冬瓜的表面有臘質,可以減少瓜內水分的蒸發,保存很久。冬瓜的表皮有多孔的皮層,可以保溫隔冷,採收後能夠越冬存放,所以稱為「冬瓜」。 臺灣的冬天,月平均溫度仍然超過攝氏二十度的地方,只有在高雄南部與屏東平原。尤其在屏東東港溪南邊的一大片沙洲地,這是臺灣最高品質冬瓜的出產地。這裡的冬瓜,才種五個月就能長成一公尺以上長條的圓筒狀,簡直是像吹氣球一般的快。世界上很少有冬瓜能像屏東東港的冬瓜,長得這麼快、這麼大又好吃。 冬瓜只能長在排水良好的砂地上,以防根系腐爛,但是又需要灌溉很多的水,才能滿足快速生長。需要快速排水,又需要大量供水,實在不容易,所以冬瓜田一定是在離溪畔不遠的地方。此外,冬瓜生長需要施許多肥料,肥分一缺,冬瓜就會長得乾扁、短小,被戲稱為「矮冬瓜」。 打開屏東的地圖,順著東港溪的方向看,會發現這裡有些地名與「砂」或「洲」有關,如砂崙、南州、洲子等,可見以前東港溪不太安份,到處泛濫。先民為了開墾土地,曾經將東港溪道推回,用堤防固定河流的流道。河川曾經氾濫過的砂地,就成為種植冬瓜的良田。 我沿著東港溪畔南行,邊走邊測土壤,一直走到崁頂鄉與南州鄉邊界的「社皮」,整片土地,到現在仍然是砂質地。先民在東港溪邊建了一條「大陂圳」,灌溉了約一千五百公頃的良田,其中部分是冬瓜田。 看著農民採收冬瓜,是一種喜悅。一大條、一大條的冬瓜堆聚疊高,成為一片片的冬瓜牆,等著卡車搬運到市場,或是再加工製成冬瓜糖。有些矮冬瓜就留在田間,準備作成堆肥,又可以提供下一期農作的營養分。 離開屏東前,我在菜市場買了一大塊「冬瓜糖」,希望能再嚐到臺灣老糖果的滋味。

不公平

遇到不公平,我安靜等候主 每個人都有忍受的範圍,超出範圍,會產生難以理解的反應與行為。人都有極限,沒什麼好驕傲。 「我們咆嘯如熊…指望公平,卻是沒有。」(以賽亞書59:11),這是上帝感動祂的僕人,非常貼切的描述,人遇到不公平時,會有如此的反應。黑熊、棕熊,或北極熊,憤怒之時,會連續大叫,嘶嘶作響,發出平常不會產生的音頻。 熊會亂叫,我也不高明。我太緊張時,會發抖;受重壓,我會大唬;受挫折,我會不知所措;受誤解,我將口無遮攔;憤怒之時,我想以牙還牙。我感謝主,讓我有如熊的經驗,有被政府不公平的對待,否則我不容易有機會,難以體會這經節。 任何人,都有惡的本質。掌權者集體的惡,更是如銅牆鐵壁的堅強。我曾想去衝,衝不出公義;我曾想去撞,撞不出公平。怎麼辦? 我掙扎過,最後不動聲色,只有交給上帝,祂掌權。聖靈如風隨著主的意思吹。祂的聲音,最後平靜我的咆嘯。 沒有公平,我也會如熊亂叫。現今,我還在學習等待、安靜與交託,仰望主作為。 (本文,安慰多年一起為濕地努力,我的夥伴,昨天他的憤怒,我瞭解與他抱抱)

台灣6

臺灣的生命力(6)---屏東車城的落山風與洋蔥 站在屏東的四重溪畔,看著數以千排的「洋蔥」,像是衛兵似的,默默的站立。溪畔的砂土微白,看來並不肥沃;越過山頭的「落山風」,吹得人都會傾斜;山頭遮擋陽光,使得山谷更為濕冷。為何在這種環境下,會長出台灣品質最佳的洋蔥? 洋蔥是種滑稽的食物,含有濃重的刺激味,削洋蔥時薰得人眼睛打不開,但是放在漢堡裡,配上牛肉、番茄,卻是好吃得讓人口水直流。我想歷史上第一個吃洋蔥的人,實在是個勇敢的人,要把味道這麼刺激的東西,放入嘴中,真要剛強壯膽。 洋蔥是一種有點矛盾的植物,生長的溫度要高,洋蔥才能長得快又大,但是又要吹點冷風,才可以減少病蟲害,又可以增加洋蔥特殊的風味。從生長的溫度條件來說,臺南、高雄以南才能提供高溫,再從冷風的條件來說,來自屏東南端的落山風恰巧能提供所需。高溫與冷風的交集,就在屏東車城的四重溪畔,那是台灣生長最高品質洋蔥的地方。 中央山脈南延到這裡的支脈,底下有著地熱,下滲的水因為接近地熱,在低處流出後,就成了無色、無味、鹼性的「四重溪鹼性溫泉」。而用略帶鹼性的水來灌溉洋蔥可是最好的呵! 我在四重溪畔的農地上走著,腳印留在踏經的砂土處,土壤這麼鬆軟,有許多的空間可以讓洋蔥膨大。我看洋蔥成排種植都是朝東西向,和落山風的風向平行,以避免被風吹倒。 這實在令人覺得稀奇,先民怎麼知道在這裡可以種出臺灣最好的洋蔥?大概是農民長期的經驗所累積來的知識吧!不過,更令人覺得稀奇的是,水、風、土地都沒有什麼味道,但是長出來的洋蔥卻是那麼有味道,這是生命的奇妙。 我走了很久,夜幕逐漸低垂,我看到山谷裡成百上千的白白鷺鷥成群歸林。洋蔥田向前延伸,一直到山谷的盡頭。 如果你有機會到車城,不要忘了買一袋洋蔥回來。

台灣5

臺灣的生命力(5)—新竹橫山是臺灣橄欖樹的故鄉 「不要問我從那裡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…」 這是著名音樂家李泰祥(1941-2014)寫的曲——「橄欖樹」, 多少人吟唱,多少人傾聽, 但是,有誰願意來提供答案 ——橄欖樹的故鄉在那裡。     橄欖,是中國古時對果實形狀的描述。「橄」是果實堅硬,果頂尖銳;「欖」是果型紡錘,值得觀覽。本來不是特別指一種樹,而是果實前尖、後尖,形狀如錘樹木的通稱。如今稱為橄欖樹的植物也很多,例如生長在歐洲地中海的橄欖(Olea europeal),果實多含油質,是橄欖油的由來,又稱為油橄欖樹。此外還有在印度洋地區的錫蘭橄欖(Elaeocarpus serratus),台灣原生種正橄欖或稱為土橄欖 (Canarium album)等。         橄欖生長在陽光充足,排水良好、乾燥氣候的山坡地,特別喜歡生長在森林與邊緣的緩衝地。早期原住民取為果食,橄欖果肉的粗纖維質很高約38%,吃數粒,有助腸胃蠕動,幫助消化。吃多不易消化,反致便秘。 保護蝙蝠的植物     過去許多人砍伐土橄欖,新竹的客家人卻保護這種樹。以致迄今,新竹的橫山、寶山等地,仍存百年的土橄欖樹,這些是非常珍貴的樹木。土橄欖樹長在森林的外緣,屬於熱帶雨林的邊緣物種。早期台灣林場如台中林場、宜蘭林場、阿里山林場、旗山林場等都有百年土橄欖。當伐木時,經常最先砍伐,方便工人進入,砍伐其他的樹木。但是新竹橫山有個客家人告訴我,保護土橄欖的原因是:「森林裡的蝙蝠,會經由土橄欖樹的樹叢,飛到農田,吃掉害蟲。」這實在有意思。 保護土橄欖樹將使得伐木為區塊狀、條狀、局部化,而不會全面,使住在森林裡的蝙蝠也不消失。保護一種樹木竟成為森林資源、農業、與生態兼顧的槓桿。     土橄欖樹長在河濱,其根系很深,是山區野溪邊坡的穩定者。更重要的,能吸收許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固定在植株裡,是維持大氣穩定的碳儲存者(carbon pool)。其根系深入土壤深層(或稱為C3層),能在土裡釋出部份的有機質酸,大大的改善土質,使土壤肥沃。這就是客家人傳說:「田裡種株土橄欖,土質將會更肥沃,蔬菜生長較更好。」背後的原理。 傳統客家的藥箱     台灣的果樹中,土橄欖樹的果實與葉子所含的溶解性單寧(s...

台灣4

臺灣的生命力(4)--新竹寶山客家人保護水資源的技術 2020年,新竹地區雨水少,政府緊張,要限水。 這讓我想到客家人保護水資源的技術。 1720年,客家人北上台灣, 一支進入桃園台地,在那棕紅的黏土台地上開發了 1200個以上的大型埤地, 使桃園擁有國際著名的千湖地景。 另一支進入新竹的客雅溪流域, 尋找可以種植農作之地, 他們在客雅溪上游的集水區--「寶山」 一片淺黃的沙質地上, 留下了幾個小小的埤地。 很少外人,知道這有什意義, 直到… 2013年,我開始注意新竹竹東丘陵地,在航測圖上有些池子,分散在寶山的64平方公里的山坡地上。這裡的海拔約350-500公尺。丘陵土壤皆為砂質土,地下水皆在6公尺以下。這麼深的淺層地下水面,代表地下水無法藉著毛細管上昇,供應植物的根系吸水。 寶山年均雨量少,蒸發散量高,很少木本植物長在其上,大部份是五節芒等耐旱的草本植物,所以早期稱為「草山」,在1920年才改名為「寶山」。並不是在此有什麼寶石礦物出產,而是客家先民在此,為防風砂,建屋前、後方築牆,互相環繞以擋風攔沙,有如寶盒方型。     在此地型平均傾坡30∘,缺水之地,只有生命堅毅、克勤耐勞的客家人能夠在此紮根下來。他們種植耐旱的綠竹,並依等高線作旱地梯田,以減少土方搬運。種植茶葉、甘藷、柑橘,與將在地原生種的橄欖樹,移入果園種植,雖然皆屬旱作,在長期枯水期間仍需灌溉。 客家人在這乾旱之地,要取到足夠水量,有一非常巧妙的技術稱為「連珠式的小池灌溉」。這非常類似用在中東乾旱地區、與印度洋的坡地「桶式傾洩灌溉系統」(irrigation tank cascade systems)。 不像台灣或歐美的大型農田,用一個灌溉系統給水許多農田或果園。他們用一個以上的取水池,多池匯流作供水的用途,這種給水的技術可能用了數千年。由於水池相近,體積很小,在空間上彷彿連珠。     由於寶山位於竹東丘陵,土層皆為砂質地,土壤的滲漏量大,各取水池匯集的水量,供水時很難一次到位。是用傾倒式,讓水很快到達,減少在中途的輸水損失,或是讓輸水採用地下管路。由於每個供水池子都很小,且在空間上不連繫,但給水調配是同一系統,日本山坡地灌溉自古也多採用,他們稱為「連珠式的小池灌溉」。 在新竹寶山之外,台灣很少有這種灌溉技術,是值得珍惜與登錄的旱地取水的技術。過去百年,寶山...

台灣3

臺灣的生命力(3)---守衛臺灣濱海的林投樹 現在已經無法查考,第一顆林投樹,是生長在台灣的什麼地方?但是由林投果實的結構來看,林投的種子是漂洋過來的。 林投的種子是包在一層厚厚的纖維內,果實輕,可以浮在水上,纖維厚,可以防止海水直接接觸種子。 這種奇妙設計,可以讓林投隨著洋流,跟著潮汐,在一個島嶼,又一個島嶼的傳播著。 如今連遙遠的美國佛羅里達灣,都有林投樹,林投真是偉大的航海家呢! 當林投的種子登陸,海灘並不是植物理想的生長地方。海水鹹,砂灘養份又少,海風又大,但這種惡劣的環境,正是林投樹堅強生命的最佳舞台。 林投樹的樹莖上,會長出一些「氣生根」,這些氣生根像是強力的吸水管,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,使林投樹在完全沒有淡水的供應下,仍能生存下來,很少植物能有林投這種的本領。 林投的氣生根,進入土地後,就成為「支柱根」,林投樹在海風與海浪的雙重侵襲,不僅能夠毅立不搖,而且能夠把樹邊的砂子,一粒一粒的保留下來。 林投樹是海邊最好防風林,捍衛土地不讓海浪帶走。林投這些彎曲盤繞的氣生根難看嗎?那是一種在堅苦環境中,沒有隨波逐流,而能生存下來的得勝。 有人欣賞溫室花朵的嬌滴,我卻欣賞這林投樹的堅忍。 是什麼力量能讓林投的氣生根,有吸收空氣中水蒸氣的能力呢?能力不是來自林投樹本身,而是來自林投上方的太陽。 林投的葉子,都長在樹幹的上方,每一片葉子都向太陽伸開,接受太陽灑在林投樹上的每一道陽光,盡可能地吸收每一點熱量,轉換成為林投樹上一種強烈的吸水張力。 「熱」使林投樹葉喪出水份,但是「熱」使林投樹的樹根能夠更強力的吸收,這種把環境阻力化為助力,是林投樹生命最奇妙的地方。 如今,當我們看到林投樹時,就知道那個地方,一年裡大部份時候,氣溫都是在20℃以上。低於這個溫度,林投樹就無法生長了! 若有人可憐林投樹,終日在酷陽下烤曬,要給林投樹一點清涼,請不要如此,林投樹曬不死!反而是被人澆水太多,有爛死的危險。 我愛林投樹,林投樹保衛臺灣是個機會,不需要薪水;林投樹給濱海安全,是盡生命的能力,不需要掌聲;林投樹擋住多少風浪,是勇敢的樹木,不需要安慰。 我期望我的一生,也是如此。

台灣2

臺灣的生命力(2)---田嘸溝,水嘸流 台灣有一句俗語:「田嘸溝,水嘸流」,是用來形容彼此關係決裂的用語。 其實這一句俗語,正代表早期農民需要挖溝,讓水流入農田滋潤農作;如果沒有挖溝引水,水就不會流進田裡。 唐山過台灣的先民,為了在這一塊土地自立更生,就必須引溪水進來,把水留住,偏偏停滯的水又會蒸發或滲到土地,不易留久,所以農民只好利用地型高低築溝,因勢導水,將水留在大地上。 至今台灣的地名還有一些是與水溝有關的,如「過溝仔」、「溝仔口」、「溝背」、「溝仔墘」等;有些是與較大的水溝水圳有關的,如桃園沿海「圳頭」鄉;甚至有的就直接以水稱之,如「水上」、「水底寮」、「水頭」、「出水口」等。 從這些老地名可以看出,早期農民築溝引水,將水留在台灣大地上所做的努力。 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,由明末清初,日本據台,到二次大戰後,農民默默地不斷的在從事留住水在土地上的工作,三、四百年來竟然開鑿了渠道六○五五三條,引水渠道長度有四一三九七公里。 如果把這些渠道接起來,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(四○○七四公里)還有餘,這是一份驚人的工作。 這些渠道留下了約有一二九億噸的水量,供給了八十萬公頃的土地,足夠的水份才可以種植各樣的作物;沒有這些糧食生產,無法餵飽二千多萬個人口,也就無法提供安定的基礎供應工商業發展。 台灣如果沒有這些水溝,留不住這些水,台灣沒有明天。台灣如果無法管好這些水溝,所有的建設發展,經貿民生,是不是都建立在根基不穩的沙土上? 今天在臺灣的土地上,我依然看到盼望,如果有人認真、負責、踏實的走下去,即使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水溝,也會給未來留下一份生機。 田有溝,水有流,我帶著勇敢,走下去啦。

台灣的奇特一

臺灣的生命力(1)--臺灣奇特的地型 我在台灣的田野走來走去,已經多年。當我學習傾聽、觀察,每次仍然訝異於台灣有許許多多的奇特。例如台灣是個紡錘形的島嶼,長度約三百八十四公里,寬度約一百四十四公里,長寬比為2.7比1。 這是個巧妙的比例。如果長度太長,承受太平洋襲來颱風的比例就大增,多年來台灣所承受的颱風,只佔太平洋颱風的11%;如果太寬,受到外圍洋流直接的撞擊較大,東南亞、日本群島常有地震引發的海嘯,台灣很少發生。     台灣是高山區,海拔兩百五十公尺以上的山地佔60%的面積,形成許多河流。河流流域面積在四百七十五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十九條,稱為「主要河川」,如淡水河、大甲溪、濁水溪、高屏溪等。流域面積在四百七十五平方公里以下的「次要河川」有三十二條,如冬山河、東港溪、四重溪等。流域面積小,河流長度三公里以上的稱為「普通河川」,有一百條,如東澳溪、大屯溪、立霧溪等。此外,更小的溪流與各河川的支流超過一千五百條。     這些河川在台灣的平地密密麻麻的分布,而且往四面八方流,無形中,能將雨水均勻的分布到各處。如果台灣的高山只佔一邊,台灣將只有一條大河川,那麼每一年都會有嚴重的水患。但是有史以來,台灣的河川不曾同時一起氾濫,總是有些地方被淹,有些地方還乾著呢。     有些地方會乾,但是也不用乾著急,台灣年平均的蒸發散(蒸發量加上蒸散量)約一千六百厘米,但是平均每年下雨兩千五百厘米。台灣周遭的海洋,每年免費送給台灣九百厘米的水量,或是36%的水量。只要留住部份的水,台灣就不會鬧乾旱。上帝對台灣實在恩典滿滿,不只滿足所需,還追加36%的總預算。我們在這雨水多的海島,更能體會上帝的作為。     有些地方會濕,也不用太害怕,台灣的雨大部分下在三月到十月,十一月到隔年二月就少下雨。雨季的六月到十月是颱風期,有意思的是颱風路徑每次都不同,年年不一樣。 過去多年來,颱風40%通過北部,30%通過中部,20%通過南部,5%沿東海岸北上,5%沿西海岸而上。沿海岸線而來的颱風,未受阻於高山,對沿海地區的影響較大。     濕有時、乾有時;刮颱風有時,不刮颱風有時;暴雨有時,非暴雨有時;淹有時,不淹有時。帶給台灣持續變動的水文環境,反而培育出旺盛的生命力與多樣的物種:台灣的昆蟲有一萬七千六百...

面具

前往非洲最危險的地方--面具的部落 在非洲的西部有一個國家叫利比里亞(Liberia),利比里亞境內有一高原,有一條河穿過這高原。 在十八世紀就有不少外人垂涎此地,因為河邊有金子與鑽石,但是很少人膽敢進入,因為這裡住著瑪諾(Mano)族。 瑪諾族他們善於用毒,經常殺人獻祭,尤其崇拜「面具」。這些面具都是木刻,擬似各種動物的臉譜,瑪諾族人認為祇要戴上面具,動物的精靈就可附上,使他們具有神奇的力量,事後,要殺人回饋動物的精靈。 1926年,哈雷(George Way Harley)與邱維爾(Winifred Frances Jewell)進入此地,這對夫婦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,自著名的杜克大學醫學系畢業,他們來到被外人稱為「非洲最危險的角落」,不為黃金或鑽石,而為將耶穌基督的福音,與他們分享。 他們到瑪諾部落,得到酋長的歡迎。關鍵在與酋長第一次見面,他們就立刻讓酋長坐在「椅子」上,酋長沒坐過椅子,覺得很舒服。他們與酋長交談時,總先讓酋長將話講完,才說幾句。 在這友善的氣氛中,酋長允許他們在此設立教堂與醫院。不久,他們發現土著由於經常戴著沈重的面具,很多人的臉部扭曲、肌肉疼痛。一天夜裡,有人來敲哈雷的後門,他帶來一個面具,說:「我是個祭司,以前戴上這面具,我就是神。現在神在我心中,我不需要這面具。」 哈雷就收下這面具,後來一直有人來交面具。他們與瑪諾族人同住,一直到1963年,這期間他們收下了一千具的面具。沒有面具,殺人的儀式也消失。 這對宣教士夫婦將一些的面具,送到美國,當作研究非洲人類學之用,他們也將土著用毒的植物,送到英國熱帶醫學研究所,改善為可能的醫藥用。 1989年,我與妻子到美國哈佛大學,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,看到裡面掛著「瑪諾面具」,與由來的介紹。每個面具長約1公尺,厚約3-5公分,雕刻精緻,但是長相恐怖。我在裡面看了一陣,心想這背後的夫婦,為了福音,與瑪諾面具族,同住二十多年的故事。 土著交出的重擔,在此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,我們交給上帝的憂慮,上帝是否又重組成更有趣的題材?這是我不知道,上帝知道的。

瘟疫

瘟疫裡的另一種危機 「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……列邦必議論說……」(民數記下十四:12、15) 當新冠狀病毒在空氣中傳播,同時網路相關資訊,也在空氣中傳播。「瘟疫」與列邦的「議論」,是並行的,如同在聖經叫數記,上帝所啟示的狀況。 瘟疫沒有使人悔改,只是議論;瘟疫沒有讓人知道要蒙恩,以致整個世代的人,倒斃在曠野,才是更大的悲劇。 科技的世代,也是曠野的時代,前者提供人議論紛紛的管道,在諸多的「都是你的錯」的爭執中,顯出人心的枯乾與不得聞救恩。在消息廣傳卻真相不明,國際互罵,責任互推中,宛如一場殘忍的遊戲,相比確診與死亡人數,為少數人增添光輝。 我關掉這樣的報導,祈求主給我另一個心志,專心跟從祂。同學,我不是在瘟疫中,沈緬於議論,走迷於曠野。

沙番

同學,為什麼不能吃沙番? 「沙番-因為倒嚼不分蹄,就與你們不潔淨」(利未記十一:5) 學生問道:「老師,上帝為什麼不讓人吃沙番?」 人的健康與否,與他吃的食物是否潔淨有關。 世界上的動、植物超過一百五十萬種,現今作為食物的,少於一千種。為什麼?上帝創造萬物,是彰顯祂的榮耀,不是給人吃。但是,人類常為食慾,染上疾病,敗壞身體。 在中東地區有種傳染病—利什曼原蟲症(cutaneous leishmaniasis),使敍利亞、伊拉克、伊朗等國,人口減少,迄今仍有多人染症。癥兆起初是皮膚潰爛,後來是內臟破壞,每年約2-5萬人死亡。 1980-1987年兩伊戰爭(伊拉克與伊朗),許多染利什曼原蟲症者,直接槍決,死亡人數難以估計。這種傳染病來自昆蟲叮咬,將原蟲(寄生蟲)傳給人,原來的寄主是沙番(Hyrax syriacus)。 沙番大小如兔,形狀似狗,倒嚼山上的草。腳不分蹄,移動迅速。腳掌無爪,不能挖土。牠們都住在石頭縫間。沙番身上的跳蚤多,血液中的寄生蟲更多。利什曼原蟲只是其中一種。 1950年,美國海軍熱帶醫學的研究群,發現沙番身上未知的寄生蟲,引發中東偏僻地區,未見過傳染病。只是死亡的人數不多,未受外界注意。 1996年,以色列北部也發現一些未見的疾病,來自在地的人,將沙番的肉混入其他家畜的肉品中。 有些弱小的動物,上帝說人不要吃,就不要吃。背後一定有原因,當時的人不明白,隔了幾千年,後人才知道一點點。早期的人,聽了上帝的話,若順服,就蒙福。現代的人,知道不能吃沙番,還要以身試吃,就招禍。

駱駝

上帝為什麼不要人吃「駱駝」? 「不可吃的乃是駱駝-因為倒嚼不分蹄,就與你們不潔淨。」(利未記十一:4) 學生問道:「老師,駱駝倒嚼不分蹄,為什麼上帝認為不潔淨,人不可以吃?」 駱駝是最著名的沙漠動物,牠們能在沙漠裡行走,耐高溫、耐旱、耐風沙、能負重、能找到回家的路。喝一次水,就可走長遠的路;吃一頓牧草或棕櫚樹葉,就可以幾天不吃飯。 駱駝是單蹄動物,可以縱橫走過沙漠,會反芻,吃一點草葉吃很久,是很棒的動物。但是長期活在惡劣的環境,牠們喝的水,可能不乾淨。沙漠裡耐旱的植物,常含有毒的物質,對高忍受性的駱駝沒問題,對人會有問題。上帝要人不吃駱駝,提醒人,刻苦耐勞的動物,不是可作食物。 2012年,中東與埃及發生呼吸性症候群(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,簡稱MERS),是冠狀病毒所引起。至少約300人死亡,可怕的是MERS傳給人的動物是駱駝。科學家進一步普查,才發現許多駱駝身上早已有冠狀病毒的抗體,抗體是可遺傳的,亦即在很早以前,駱駝身上就有冠狀病毒。 MERS並沒有廣泛性的散佈,只在沙烏地阿拉伯、葉門、卡達等,有死亡案例,但是引起中東百姓的恐慌,而且卡達也是全球性的航空中繼站與旅遊熱點,可能成為普世廣傳的導火線。 為什麼是駱駝身體內有冠狀病毒?這病毒在駱駝體內潛伏多久?沒有人知道。為什麼在二十一世紀MERS才發生,也沒有人知道。上帝在三千多年前,就告訴人,不要吃駱駝了,不是沒道理的。

「豬」為什麼不潔

同學,「豬」為什麼不潔淨? 「豬因為蹄分兩瓣,卻不倒嚼,就與你們不潔淨。」(利未記十一:7) 學生問道:「老師,為什麼豬腳偶蹄,不倒嚼,就不潔淨?」 豬,太容易被人髒髒地養,養得髒髒的。豬,是人類在惡化的環境中,獲得最多美食的動物。 偶蹄的動物,走路不快。一般偶蹄的動物,如牛與羊走路慢,都吃草,吃後會倒嚼。豬走路慢,卻不倒嚼,是雜食性。所以吃的雜,又不倒嚼,吃得又多,食物通過腸胃的時間短,幾個小時(3-5小時)吃的就糞尿一堆。因此養豬的環境,容易髒,吸引來的蚊子、蒼蠅、老鼠、跳蚤等就多。人住的環境若太接近豬,受到感染的機會就多。 豬的身上有病毒,加上豬愛流口水,常流鼻涕,又時時自鼻孔噴氣,發出ㄜㄜ聲,這些習性,都增加豬的病毒傳染,傳給其他豬的速度,迅速造成集體死亡的「豬瘟」。 豬瘟,一般不會感染人。1950年後,養豬密集化,造成環境的劣化,有些豬的病毒,傳給養豬的人。帶著病毒(特別是病死豬)的豬肉上市,是食品的安全問題。由於豬瘟病毒可耐70℃,若非經高溫不得食用。 21世紀,病毒流行。豬、蚊子、野鳥(如烏鴉)經常互相傳染,影響人的機會大增。 同學,我們若要當地球上的好房客,又愛吃豬肉,必須乾淨養豬。將豬當成我們的好鄰居,不要以為豬好養,就亂養,以致疾病跟著豬而來。 否則,我鼓勵你,多吃牛肉,少吃豬肉。多吃牛肉麵,少吃魯肉飯。可吃七分熟的烤牛排,不吃未全熟的豬排。是歧視豬嗎?不,不要忘了,上帝的警誡。

從1亙古到永遠,你是上帝

「從亙古到永遠,你是上帝」(詩篇九十:2) 上帝,是亙古到永遠的存在者。腦神經醫學的大師Samuel Wilks (1824-1911)寫道:「我在學生時代,去聽一場無神論學者的演講,我旁邊坐著一老婦人,會後我問她:『聽得懂嗎?』,她說:『無論他怎麼講沒有上帝,我就覺得上帝在這裡。』.她說的,重新堅固我的信心。」何等的奇妙Wilks 後來鼓勵人,人失智的前提,是生活習慣不好,要多想到上帝,大腦神經就安定。

不要強對惡人說你是義人

不要強對惡人說你是義人 「對惡人說你是義人的…列邦必憎惡」(箴言二十四:24) 上帝提醒我們,國家的領袖在國際上受到冷落,不是外交不夠、他國的打壓,大國的欺凌。而是領袖顛倒是非,強說惡人是義人。這種領袖將不得上帝喜悅,失去祂的祝福。 當列邦藐視,一國的領袖,不要怪自己在國際上不得尊重,不要抱怨國際關係的現實,要先反省的,是不是棄善揚惡,顛倒是非,對惡人說你是義人。 執行上帝公義的人,哪個國家敢忽視。忽視你的,將是忽視上帝的公義。當國家管理者,以權利顛倒是非,看吧,他將是國際憎惡的領袖,這是上帝放在國際外教,不改變的律。 當一個國家受到外國的壓力,為要不要順服這壓力,而這些爭執不休時,其實雙方所講的都是假相,關鍵不在那事,而是自己當權時,是不是棄善揚惡?是不是顛倒是非?是不是對惡人說你是義人? 怎麼辦?我們來為國家與當政者禱告,需要上帝的憐憫。我們不怕大國的欺凌,不怕外國的壓力,怕的是領袖強說惡人是義人,這將一直被欺凌,失去上帝的保守。

如何培育出專業又通才的人才

如何培育出專業又通才的人才? 1989年,我要回台灣任教時,我去向我的指導老師尼爾遜(Donarld Nielson)告別,分手前,他對我說:「學校要你開什麼課,你要什麼課都會教,不是只教擅長的科目。系上要你做什麼研究主題,你要儘量去配合,不是只做現在論文的題目。你要爭取的是時間,讓你預先作準備。」 我不解的問道:「為什麼呢?」。他微笑著說道:「你在這裡所學的,不只是一個專門的領域,而是作學問的基本方法與態度。用這方法與態度,你可以解決各種學術的難題,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。有這種寬廣的教育態度,你會幫助你要去的學校與幫助許多的學生。」 果然不出指導老師所料,臺灣大學不久就來電話,問我能否為二位博士班的學生開「微氣候學」。我沒修過此課,但是立刻答應。我預先在美國買書預習,閱讀相關資料。我開始了教1小時的課,平均備課約6小時的教學。若遇到不懂處,準備的時間更長。此外,我還要負責一門必修課。要我教什麼,我就教什麼,靠主當老師。 後來,系上有新的課要開,我就自告奮勇去拿。外系需要支援,我就接受。每開一門新課,我就多了一個新專長,也受邀到其他的學院授課。「田地怎樣使百穀發芽。」(以賽亞書61:11),柔軟的田地,可使許多的作物長出來。不是一種田地,只能長一種植物。柔軟學習的心田,可以成生長各樣知識的所在。 科學家不是學習狹隘的人,而是學習寬廣,而且看出重點,再重點投入。二十一世紀,普世的高等教育,都在討論如何讓學生能深又能廣。各種行業,都在期待能夠有綜合不同專業的斜槓人才,來點燃創意的火花,與執行力。 這種的人才如何培養?是他有柔軟的心田,會成各樣美好知識共存的溫床。 懂各樣學問的人,怎麼培育出來的? 不是聰明,而是智慧。 怎麼區分聰明與智慧? 聰明的人會自認自己很聰明,智慧的人會自認自己很沒智慧。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,解開各樣學問的智慧,是上帝给的。 我對你的禱告,是你有一顆敬畏上帝的心,要尊主為大,學習的困難就會縮小。因為上帝是創造主,所有的學問都從祂而來。

工作的價值

「工作」的價值在哪裡? 學生問道:「工作的價值,是成就的肯定嗎?」 我說:「工作的價值,在體會作工的主,不是世界上的成就。每個工作,不管是自己喜歡或不喜歡,不管是錢多或錢少,不管是職位的高或低,是上帝給我一個機會,來與祂同行。喜歡與否,薪水多少,職位高低,是跟上來的,不是自己首要的選擇。首要的選擇,是我期待在任何地方,任何時候,與主同行,來認識祂。 我們的一生能夠作多少工作?「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;我們所能承擔的,乃是出於上帝。」(哥林多後書三:5),努力工作,卻是屬於上帝,不是屬於工作。上帝知道我的體力、智力與能力,知道將我擺在哪裡最適合,知道工作多久最合適,知道哪些同事(不管是不是基督徒),最能幫助我,或成為信主蒙恩的福音對象。 一件工作是屬上帝或屬世界,有時很難切割,因為與主同行的人會在平常的事上,看到上帝的作為。而在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上,看出那是拒絕上帝,高抬人,最後一場空。 與主同行,是工作的價值。真正的肯定,來自主。

手機電玩

不要因手機電玩成癮 「因為他們以奸惡喫餅,以強暴喝酒。」(箴言4:17) 奸惡像喫餅,表示奸惡有非常強烈的慾望,以罪惡為滿足,以公開為惡為滿足,強暴像喝酒,表示人會著迷在暴力為取樂,以殺戮為亢奮。 邪惡者著迷在自己的邪惡裡,讓強暴者自戀在自己的殘暴裡。這使得人類的歷史,幾乎是一部戰爭史。如今人類的電影、文學,充滿著暴力。電玩、漫畫充斥強暴。為人麼人類的娛樂與休閒,愈來愈趨向暴力?上帝警告我們「要躲避,不可經過。要轉身而去。」(箴言四:15) 同學,現在許多學生輟學,與網路暴力遊戲太多有關,像是鴉片成癮,轄制他們。不要把暴力當娛樂,那會使人像中毒沈緬,而無法盡學生該有的職責。

植物學 十字架

聖誕佳音----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拯救 我喜歡「植物學」,讓我學習有關植物的知識,更在提醒我:植物每天都在受傷害,植物的一生都在盡功用,使地球的環境更美好,直到倒下的那一天。 植物每一天都要面對昆蟲的問題,有的咬樹皮,有的咬樹葉,有的咬果實,有的咬花朵,有的咬根部。這些傷害,植物逃不掉,對各部位的攻擊,植物躲不了。此外又要面對細菌的分解、黴菌的寄生、土壤的乾硬、陽光的熾熱、暴風的吹襲、大雨的沖刷、雷擊的大火,與人類的踩踏等。 植物默默承受,從不抱怨:「植物為什麼沒有自己的權益,為什麼沒有自己的選擇?為什麼沒有說不的自由?」。我相信上帝給植物最大的獎賞,是用植物作成「十字架」,讓祂的獨生愛子釘在上,完成人類的救贖。 十字架是基督信仰的核心—不是我們能救自己,而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救了我們。不是我們的作為,在支持信仰,而是耶穌基督十字架上捨命的愛,鼓舞我們向前。不是我們一直將眼目,釘在自己犯的錯,自怨自悔,而是轉眼仰望十字架,耶穌在那裡赦免我們一切的罪。不是一直怕黑暗勢力的攻擊,而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敗壞所有的可怕。不用一直怕自己會死,耶穌經過十字架,復活升天,成為我們復活的先例。不需要問:「上帝啊,祢在哪裡?讓我看見。」,十字架的拯救,使我們直接成為上帝的兒女。 不用一直自喃:「我物理考不好怎麼辦?英文記不住怎麼辦?…如果沒有人愛我,我該怎麼辦?」,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,證明我們有何等大的價值。不是考試好,我們才有價值。 無論考多爛,爛到極點,爛到不能再爛,耶穌的十字架仍然證明祂對我們的愛不改變。 十字架是刑罰的工具,耶穌受刑罰,我卻得平安,「因祂受的刑罰,我們得平安」(以賽亞書53:5)。何等的轉折,十字架是爛人的福音,我是爛人,哈利路亞~爛人得救了。

黑暗

黑暗時,是傳福音最好的時候 「惡人的道,好像幽暗,自己不知因甚麼跌倒。」(箴言4:19) 「幽暗」,是人邪惡的結果。是人主動的選擇,規避真理,反對真理,隱藏而行。幽暗的世界裡沒有光,跌倒了也不知道,甚至在同一件事上,一跌再跌,仍然不知如何避免。 幽暗的權力,對行在幽暗之道的人,並不同情,而是加重傷害來控制他們。上帝並沒有創造地獄,而是喜歡黑暗的天使與人的攏聚處,就形成陰暗的世界。 上帝容許幽暗世界的存在,是個奧祕。就像祂容許魔鬼,在祂的田裡撒稗子,容許猶大跟在祂身邊。上帝沒有啟示的,我們就默然。這世界是愈來愈幽暗,害怕嗎?不!黑暗裡,愈需要耶穌的救贖真光。這世界愈來愈多顛倒是非的事,憤怒嗎?不,這是更多被壓迫的人,渴慕福音的時候。求主保守我們走在真理的路上,就避開幽暗的路,奮力傳福音。

美麗與性

不會分辨美麗與性誘惑的危險 近代的美麗,有個很大的偏差—強調「強烈的視覺感」,瞬間要將人的眼目黏住,快速鎖住人的焦點,製造短時的歡娛感,給予立即式的激動,產生強烈式的性幻。在性心理學,稱為「自淫式的幻覺」(musturbation fantasty),是造成近代普世性淫亂的主因之一。 美麗與性誘惑掛牽,純美與性暗示對等,是將無數的年輕人,推入罪陷阱的捷徑,失去貞操的放縱。製造性誘惑的方法,是將身體的形象性誇大,動作的表達性凸顯,打扮的顏色性賣弄,聲音姿態的性挑動。以為爽就好,「爽」字內打許多X,題醒我們這不只是錯,而且是網羅的編織。 太多的父母,只關心孩子有沒有進入第一志願的中學,不知許多孩子在那裡,已可接觸性淫亂;在意孩子有沒有考進排名在前的大學,不知許多孩子在那裡,可能會與人同居。 性是人基本的自我形象,性混亂是自我形象的墮落。這不是數學、英文能救回,更不是電機、醫學能拯救。可是我們當老師的,在二十一世紀幾乎是從一道又一道的戰線撤退,看到一個又一個的碉堡在失守,與大量的學生暴露在引誘與攻擊中,產生許多另人難過的結果。 當我看到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,1452-1519)的畫,為什麼他的畫那麼美,卻不會給人性幻覺?不朽的藝術,不會給人性刺激。原來美麗的藝術,是有神聖的目的,與指向聖潔的見證。 「耶和華要說,你們修築、修築」(以賽亞書57:14),我們只要一息尚存,會再拿起鏟子,與主同鋪一條給孩子走的聖潔路。

蚯蚓

為什麼蚯蚓挖土比我快? 有一晚,我約蚯蚓在土裡,進行挖土比賽, 蚯蚓尊敬的望著我, 牠大概知道我是土壤的專家。 我同情地看牠一眼, 牠不過是一條會吃土的消化管。 比賽 開始, 我用所學的知識,尋找好路徑, 沿著較大的孔隙,挖下去。 我是這麼聰明, 知道像水流經過土, 我是這麼棒, 知道像樹根鑽來又鑽去的地方。 回頭看蚯蚓,已不見牠蹤跡, 慢吞吞的吃土消化管,一定落在我身後。 我拼命地挖,努力地鑽, 將所知的物理、化學、數學…用出去, 這裡,應該是表現我多厲害的舞台。 時間到! 等一下,我還攪在土裡,     還沒完成呢。 蚯蚓竟然進來,將我拖出去, 牠鑽的比我快,怎麼會? 蚯蚓微笑道:「我的擔子輕省、軛容易。」 原來,軽省的蚯蚓,才是真正挖土的高手。

香腸

由一根香腸,可以學習到什麼?     香腸是非常平凡的食物,其實背後有不平凡的故事。 香腸是古老的食品保存技術,世界上不同的國家,都有其香腸獨特的製作法,甚至成為文化的經典。例如義大利香腸、西班牙香腸、德國香腸、法國香腸等,到現代還是很有名。     為什麼要有香腸?香腸是生肉的醃製與儲存,先將生肉攪碎後,加入鹽巴與一些調味料,灌入腸子(豬腸或牛腸)後,綁緊成為一條條的。各國綁的方式不同,有的長度約5-7公分,稱為「短香腸」。有的長度約10-15公分,稱為「長香腸」。前者大都經由陰乾,加一點日曬,後者大都用火燻乾,脫水便於久存。     早期的香腸是窮人的食物,可以將所有的碎肉、殘渣都填入。由於要陰乾,香腸大都在冬天製作。低溫時,製作香腸,生肉比較不易變質與生臭。買香腸時,藥注意其製造月份,是11-12月製作為佳。其他時候製造的香腸,放多了防腐劑,反而對人體不太好。 香腸的處存與水份,有關係,含水較多的香腸易變臭,吃來肉酸。香腸內的空氣多,易生菌,所以香腸要打結紮緊。     香腸一般是圓筒型,短香腸的直徑約1.0-1.5公分。長香腸的直徑約2.0-3.0公分,圓筒型的表面積大,放在水中易煮熟,放入油中易炸熟,放入鍋中易蒸熟。     做香腸的肉,大都是豬肉、牛肉,少數是雞肉與魚肉,後者的油脂較少,油炸沒有前者香。     香腸,祇是為了好吃嗎?不!還有別的,這是仔細觀察,才有的體會: 1. 香腸是「精巧」的製作,肉填進入,外部的腸皮,不能破裂。 2. 香腸的造型,彎彎像香蕉,表示內部沒有骨頭在撐。 3. 香腸不能硬到刀子切不進去,嘴巴咬不斷。 4. 香腸不能軟到入口即化。 5. 香腸是掛在屋簷間接日曬脫水,是節省能源的製作。 6. 掛香腸,是利用重力,使裡面的肉再緊填。 7. 香腸與配料均勻,切開香腸的斷面積才好看。 8. 腸子有伸縮性,有利肉品的填塞。 9. 香腸圓筒型,手好拿。 10. 一條腸子約綁5-8段香腸,以後儲存的空間易安排。 同學,看到香腸,不要只想到吃,背後還有物理的作用,化學的反應,微生物學的原理,與數學的造型之美,我們可以分享【由一根香腸論未來手機的型狀】。 至於我,我讀到「我身上的肉也漸漸瘦了」(詩篇109:24),不禁想到香...

制度和關係

制度與關係,那個重要? 國家有制度,公司有制度,任何的團體都有制度。使用制度有許多好處:效率、管理、去蕪存菁、汰弱扶強、逆去順留。市面的書店,有整櫃的書,在介紹制度的好處,與許多成功的案例。 但是制度有缺點:第一、人不易真正的彼此認識,只為一大堆工作的推行。第二、制度易成傳統,傳統易成為眾人的禁錮。禁錮使人遵守制度,卻不認識原有。第三,在制度裡,領袖不認識我們,卻要求我們必須順服 管理學生,最好不用制度,而是人與人的關係。當一家之主,更需關係,而非制度。家是愛的園地,愛的關係重於制度。家與教育是不講效率的地方,關係是教導的溫床。 我知道制度的好處,也知道有制度才好管理。不過當人訂制度,他已在高處。 耶穌要人「彼此洗腳」(約翰福音13:14)。洗腳是成為對方的僕人,洗去不潔處。因此,當我在尋找工作時,不是爭取很多的薪水,不是要什麼特別的福利,而是求上帝給我一個服事人的機會,這是我與祂的關係。制度與關係,那個重要?我選後者。

蜘蛛

同學,我們可以從蜘蛛學習辦事的能力 你可知道,蜘蛛是第一流的辦事員: 1. 牠們的技術高超,能夠到處架網。 2. 牠們的態度良好,不嫌架網枝頭的高低。 3. 牠們的反應靈敏,獵物一到牠就到位。 4. 牠們知道休息,獵物未到,一邊納涼。 5. 牠們知道做事的分寸,不織太大的網。 6. 牠們分辨氣候,強風不織網。 7. 牠們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,網破再織。 8. 牠們不爭地盤,不會一隻蜘蛛擁有兩張網。 9. 牠們非常勇敢,比牠們大的飛蛾都敢面對。 10. 牠們做事有效率,一點點的材料,就能織成一大張網。 11. 牠們經常運動,沒有胖蜘蛛。 12. 牠們會數學,在網上有非線性的移動。 我喜歡觀察蜘蛛,牠教導我,好的工作者,可以學得多。不好的工作者,學得少。不想工作的人,什麼都學不到。 不管人類如何選,蜘蛛教我,如何選擇上好。

蟑螂

你可知道蟑螂的超級功夫 很少人喜歡蟑螂,牠們卻喜歡與人同在。牠們原住在下水道、垃圾堆裡,卻從很小就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,就是你家。無論人如何排斥,牠們總能進入人的家,牠們本領實在高強 1. 能鑽,一點點的縫隙也能鑽入。 2. 能爬,勇敢的爬向未知之地。 3. 能想,總能找到最佳捷徑上高樓。 4. 能忍,只要能進入,留在紙箱久久也無所謂。 5. 能躲,被追打時,再髒的床底也願進入。 6. 能裝,被打之時能翻身裝死,有機會再逃。 7. 能不挑食,什麼都吃。 如果我們有蟑螂的這七種本領,無論到那裡,都能生存,不會抱怨,而且有享受。

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瞭解精官症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0002944729116/posts/339338421743636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