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19的文章

206那一天,在田裡掐麥穗(太12:1)

那時,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。他的門徒餓了,就掐起麥穗來吃。 (聖經.和合本, 馬太福音 12:1) 麥子合宜的採收期 近代過慣規律生活的人,很少肚子餓,常吃便當的人,不易體會耶穌的門徒搯麥穗吃的滋味。 小時候住過鄉下的人,可能還在稻穗尚未成熟前,用手搓開稻穗,吸取裡面白濃的米汁。 麥子成熟的時間比稻子較久,判斷麥子合宜的採收時間是個學問。搯麥穗本來是早期判斷麥穗是否成熟的方法。麥穗成熟前一至二個星期,外瞉與瞉內的組織開始剝離,這時候用手輕搯麥穗,就可以將外瞉脫離。瞉內有澱粉與蛋白質,可以直接生食。 早期的窮人沒有鍋子,沒有煮飯的灶,沒有點火的木柴,沒有乾淨的水煮飯,飢餓時就直接進入田裡搯麥穗吃。 聖經記載要讓窮苦人飢餓的時候,有獲得食物的權利。 你進了鄰舍站着的禾稼,可以用手摘穗子,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。」 (聖經.和合本, 申命記 23:25),用鐮刀取用就佔人便宜。 耶穌經常被群眾包圍,需要幫助的人多,耶穌的門徒也很忙。繁忙的時候就容易忘東忘西,因此,耶穌的門徒經常忘記帶食物。有次門徒與耶穌出去,又忘記攜帶食物,肚子一餓,就到田裡搯麥穗吃。剛好那天是安息日,安息日的設立是源自聖經:「當記念安息日,守為聖日。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。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、僕婢、牲畜,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,無論何工都不可做,(聖經.和合本, 出埃及記 20:8-10)法利賽人看到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搯麥穗,就控告他們。 人子才是安息日的主 安息日本來是給人休息的日子,但是後來法利賽人將安息日變成過度嚴苛的宗教禮儀。嚴苛是需要熱心,他們以為在宗教儀文上熱心,是事奉上帝的表現,以致將上帝的吩咐變了質,成為控人的律法。 他們的規定變成剛硬的外瞉,以為可以保護核仁,卻成了搓不開的外瞉,攔阻飢餓者對核仁的攝取。 信仰使人心軟,宗教使人心硬,這是何等大的差別。 對於控告者最好的答覆是自己不要回應,讓耶穌去回應。 耶穌說『我喜愛憐恤,不喜愛祭祀。』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,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。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 (聖經.和合本, 馬太福音 12:7-8) 安息日是上帝憐恤人,給人休息的日子,人若在安息日滿足飢餓是可以的。 耶穌常自稱是 "人子",人子才是安息日的主。 如今,我們不再守安息日,...

205麥子與稗子的戰爭 (太13:24-25)

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:「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, 及至人睡覺的時候,有仇敵來,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。 (聖經.和合本, 馬太福音 13:24-25) 麥子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。 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多的三種作物,依序是 玉米(年產七百八十四百萬噸), 水稻(年產六百五十一百萬噸), 麥子(年產六百零七百萬噸)。 這三種農作物以麥子的營養分最高,是製作麵包主要的材料,不只人類需要麥子,許多家畜也以麥子為主食。 在田間,看到麥子生長旺盛,是值得感恩的景致,因為千萬個化學反應、物理作用、生物代謝在那裡靜悄悄地進行。在這世界,悄悄完成的事情,遠比喧鬧中完成的事情多。 麥子的爭竸對手 麥子的生產力很高,但是長期以來,麥子一直有個爭競的對手,就是稗子(Lolium perenne)。 稗子在幼株階段,外觀近似麥子,常由水中或被風吹入麥田。麥子生長的環境與地區,稗子也可以生長,因此麥田裡經常出現稗子。稗子所結的穗子,有時感染真菌,使誤食的人畜中毒,甚至死亡。稗子的根比麥子淺,搶走麥子所需要的營養分氮與磷,不過麥子生長的根系較深,能夠吸收營養分的範圍較廣。由發芽階段至第九十日的生長期(或稱為二稜期,double ridge stage),麥子的生長競爭優於稗子。 但是到了生長後期(尤其是抽穗期,heading stage),稗子的根系會分泌有毒的化學物質,抑制鄰近麥子的生長,這時稗子反佔優勢,導致麥子減產。 稗子的穗較黑、較小,麥子的穗較綠、較大,在外型上容易區分。農夫會到田間除去稗子,以減弱稗子的優勢。 耶穌比喻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裡,人睡覺的時候,仇敵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。 對待稗子的正確的態度 耶穌在講稗子的比喻之前,先講了撒種的比喻。 撒種的比喻與稗子的比喻最大的不同, 前者是農夫撒種子在田裡,後者是惡者撒稗子在土裡; 前者的競爭在生長初期,後者的競爭是在生長後期; 前者除移,才能成好土,後者是不需要拔除,待收成再處理。 耶穌不要人移除稗子,是很獨特的教導。 長期以來,農夫都到田裡除稗子,近代才發現稗子結穗時,人去清除,不只傷害到麥子,也會使稗子愈長愈多。 因為清除時擾動土壤,稗子的種子落在土裡,以後翻土耕種,在土裡的禆子還會長出來,結果稗子愈除愈多。要讓稗子一次清除,最好是讓稗子...

204小麥的生長 撒種在好土裡(路8:4-8)

當許多人聚集、又有人從各城裏出來見耶穌的時候,耶穌就用比喻說: 「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。撒的時候,有落在路旁的,被人踐踏,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。 有落在磐石上的,一出來就枯乾了,因為得不着滋潤。有落在荊棘裏的,荊棘一同生長,把它擠住了。又有落在好土裏的,生長起來,結實百倍。」  耶穌說了這些話,就大聲說: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 (聖經.和合本, 路加福音 8:4-8) 影響麥子收成最關鍵的一刻,是種子剛落到土裡的時候,能夠深深地與周遭的土粒相結合;這比日後麥田加添多少肥料、施灌多少水分、防蟲、防草都重要。 種植要有好收成,要讓種子落在好的土壤裡。在那裡,沒有大塊的磐石,沒有競爭的荊棘,沒有其他傷害種子的因素,種子才能發揮生命正常的功能。 為了給種子良好的生長的環境,撒種之前需要"整田",使田成為良好的"苗床"(seeding bed) 秋雨之福 講這比喻的地方,是長期以麥子為主食的中東區,尤其是以小麥為主。小麥耕作時間有四至五個月之久。小麥生長對土壤有高度的要求,不像水稻在砂地或石礫多的地方,也可以生良好。因此,以水稻為主食之地區的人們,不容易體會麥子對土地的挑剔。 一般麥子都是在十一月至十二月開始耕種,耕種的深度約在地表下八至十公分,不過最恰當的深度,要以"土壤質地"(soil texture)來決定,尤其是土質愈細,要耕種愈深,方能避寒。麥子在下種之後,要保持土壤微濕,這對種子的生長會很有幫助;撒種前的雨,也對耕作很有幫助,又稱為"秋雨之福"。而後氣候漸漸轉涼,尤其是冬天撒種種植,故稱為"冬麥"(winter wheat)。 春天時,小麥生長加快,葉片自根部一片一片地伸出。 這時若再下雨,能幫助小麥生長後期所需的水分,這稱為"春雨之福"。 三月小麥開始結穗,五月穗熟,方供人進行收割。收割後,在六月至九月時期裡,農夫還會在農地多次翻耕,以去除麥田中其他草種,與移除石子、打散硬塊、將地犂平,以迎接下一次的撒種時期。 預備好土,接受真理的種子 耶穌講這比喻的背景,是當時有許多人來聽耶穌講道,有人走了很遠的路才來的,大家似乎都很迫切來聽道。此時,耶穌講論天國的真理,一開始就以撒種的比喻,指出這群外表看來追求的群眾,在他們的心田裡,有人是土淺石頭地,有人是滿佈荊棘,有人愛踐踏上帝的話,有人讓仇敵盤踞,即...

203什麼是上好的麥子?(詩81:16上半)

什麼是上好的麥子?這是個好問題,千年來的難題,因為影響麥子品質的因素太多,以致沒有人敢說自己的麥子是上好的、完美的。 此外麥子的成分存在一個矛質,使優點變缺點,或使缺點變優點。 例如麥子長的顆粒大,不一定長的扎實;長的扎實,蛋白質含量不一定高; 蛋白質高的麥子(12-18%)澱粉含量反而低。 蛋白質高的麥子,麥麩的成分也高,高溫烘培時才能產生彈性,是做麵包的好材料; 但是,蛋白質高的麥子,澱粉含量卻較低,在蒸煮下容易斷裂,不適合做麵條、包子、葱油餅等;這是麥子的矛盾。適合做麵包的麥粉,不適合做麵條,反之,合做麵條的麥粉,不適合做麵包 前者稱為"高筋麥粉",後者稱為"低筋麥粉"。在某方面表現較好時,在其他方面就表現較差,沒有每一項都滿分的麥子。 什麼是上好的麥子? 麥子的矛盾顯示上帝的創造的律有個特質,一樣被造都是好的,卻總有些欠缺或不完美。 人麥種植麥子至少有七千年歷史,為什麼不能種出每一項都完美的麥子? 關鍵在於 一、每一種麥子的基因數目都有限,基因表現的特徵就有限,無法滿足外界所以的要求。 二、麥子不同品種的雜交,會產生新種,但是農民為了減少風險,保留熟悉的種子,農夫保留種,代代栽購,以致栽種缺乏進步。 三、麥子在田地種植,磨粉廠磨成為麥粉,加工製成麵包,由種植到製成成品需要搬運、儲存、碾磨、裝袋等,每增加一項步驟,就多增加一道被污損、劣化的機會。 結論 詩篇81篇提到上好的麥子,是來自創造一切基因的上帝,祂有自己保留的種子。祂將自己的生愛子降生在伯利恆,伯利恆是 麵包之屋 的意思。 這是最佳的物流系統,生產、加工與製造的合一,我們若嚐過那滋味便知其美善——主耶穌。

202野麥-享受守在外圍的日子(賽28:25)

上帝做事的法則 上帝啟示先知以賽亞,要他向世人宣講,在田區裡面種植小麥,外面種植大麥,更外面種植野麥,原來平凡的農藝耕作,也可以讓人認識上帝做事的法則。 小麥的產量最高,作為食糧的品質最好,但生長期較長,較晚收割,所以要種在裡面。小麥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弱,要按日照方位列種,且保持植株的間距,以利通風,免病蟲害與滅少生長過密的競爭。 大麥的產量較低,磨成麥粉的蛋白質較少,生長期較短,種在外面可以先採收,其對溫度變化的適應力高,又能耐乾旱,生命力較強,粗耕的方式,在定處種就可以。 堅強的野麥 野麥的生長期最短,所以栽種在最外圍,最先採收,其生命力也最強,抗風耐旱、適貧瘠、病蟲害少,種植在外圍,可以保護內圍的作物。 近代科學的研究發現一株野麥竟有一千三百八十萬根的根毛,根毛合在一起有六百二十二公里長,能吸收周遭六百四十平方公尺的土壤水分與營養分。野麥長相較差,高度參差不齊,成熟度前後不一,農夫不會仔細栽種,不會定處栽培,而是隨意撒撒,甚至田邊角落,風頭水尾都可以種。 以賽亞在此的敘述,不只是正確的農藝安排與種植順序,也有屬靈的涵義,得分在於團隊的合作。 結論 親愛的野麥啊,請不要難過,雖然你總是守在外圍,大麥小麥都因你受惠。

201 小茴香的秘密 (賽28:26-27)

因為他的神教導他務農相宜,並且指教他。 原來打小茴香,不用尖利的器具,軋大茴香,也不用碌碡;但用杖打小茴香,用棍打大茴香。 (聖經.和合本, 以賽亞書 28:26-27) 一千年前,中國人就知道遙遠西域來的商人,經常帶來一種小小的種子,種子約零點二公分大,零點三公克重,黑色的種皮,內部帶著特殊的芳香,伴飯伴麵皆宜,吃飯還能再回味,就稱這種子為"茴香"Vicia ervilia。 三千年前,埃及的金字塔內已放置茴香的種子,可能不少法老王至終仍不忘這小小種子的味道。 二千年前,羅馬的軍隊四處遠征,他們經常在食物中添加這種種子,認為可以促進消化,增加體力。由於行軍時經常邊走邊吃,有些種子落在路上,就會發芽生長,以致行軍走過的地方,會長這種植物,後來羅馬軍隊走過的路,就稱為"茴香路"。 茴香的生長特性 茴香適應乾燥、溫暖的地區,中東、中歐與亞洲南路都可以生長。 公元前八至九世紀之間,上帝在巴勒斯丁的猶大地,啟示先知以以賽亞,提到茴香與茴香種子的採收法。茴香有兩種,高度約二十公分的"小茴香",與三十公分高的"大茴香"。 種植茴香需要排水良好的地方,種植之前需要整平地面,以防積水。 大、小茴香成長的期間約二至三個月,需要定共灌溉一點水分,保持地表濕潤。茴香開花之後,要讓土地乾燥宜到種子成熟的時候,這時期若再加添水分,將使茴香繼續生長,但是植株不會結種。 茴香的採收 種子成熟後,用手自土中連根起,而後整株放在清理乾清的地面上,不要用尖利的工具將種子打下來,也不要用沉重的鉄輪或木輪去壓,太尖或太採收方法,將傷到種子的種皮或內部,茴香特殊的芳香就會消失。只要用約三十公分長的木杖,或用約四十公分長的木棍去輕敲,成熟的種子就會落下來。 根據近代的化學分析,茴香種子的味道來自一種名叫"對異丙基甲苯(P-cymene)"的植物油。 傷到種子的表皮,揮發出這種芳香的植物油,失去原先的味道,現今這種植物油又稱為"茴香精油"。茴香精油在藥品、美容、清潔、食品添加上非常有用。 人工有機合成茴香精油要以甲苯與丙為原料,在二百五十度高溫、一百一十四個大氣下裂解,再佐以濃硫酸與催化劑去氧化,才能合成。但是小小的一顆茴香,在常溫常壓下,就可以輕易地合成茴香精油。創造茴香的上帝,藉由茴香顯示,祂才是最偉大的化學家。 結論 服事上帝應是輕省的 ...

108 山谷地形與植物 遺落的穗子。(賽17:5)

就必像收割的人收斂禾稼,用手割取穗子,又像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遺落的穗子。 (聖經.和合本, 以賽亞書 17:5) 利乏音谷—耶路撒冷的糧倉 利乏音谷,那是在耶路撒冷南方五公里,一個深縱的裂谷,由於土壤肥沃,又有泉水,是種麥的好所在,麥子的產量很多,是耶路撒冷的糧倉。 三千多年前,非利士人強大的軍隊,有二次聚集在這山谷,想由此進項耶路撒冷,上帝教導大衛帶領以色列人打戰,打敗他們。 不過,在山谷種麥子會遇到陽光照射不均的問題,靠近深谷或是山脊下陽光較少,生長的麥子較晚熟。 當陽光較充足的地區的麥子成熟時,承受陽光較少的麥子成熟時,承受陽光較少的麥穗當未全熟,穗的含水量仍高。麥子收割時,鐮刀一切下去,植株斷裂,瞬間迅速脫水,含水量高的穗粒,受到脫水影響,會自植株掉落在地,這稱為"遺落的穗子",其比例約佔1%至12%。採收麥穗,無論是用人工收割或是機械採收,都會有穗粒遺落在地,無法全部採收。 當以賽亞先知提到"遺落的穗子"這句話的意思。 早期,窮人會到田裡拾穗,收取殘餘的。上帝的靈感動先知以賽亞宣告這經文。當人不仰望上帝,只注重自己所做的,甚至將自己的成就當作偶像誇口,整個世代的人,如同被割取的麥子,無情地被仇敵取走,最後殘存未被取走的,就像是利乏音谷的遺落的穗子。 所以,意思是信主的人,沒有幾個,如同利乏音谷的遺落的穗子1%—12%不等。 但願。 當那日,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,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。(聖經.和合本, 以賽亞書 17:7)

107泉水與植物 以琳的泉水何處來?(出15:27)

他們到了以琳,在那裏有十二股水泉,七十棵棕樹,他們就在那裏的水邊安營。 (聖經.和合本, 出埃及記 15:27) 聖經記載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後,依著西奈山麓南下,這是中東地區最乾旱的地方,年降量在25-50厘米。 在以琳遇到十二股水泉與七十棵棕樹,那是何等的喜樂,有乾淨的水可喝,又有樹蔭可以休息。 迄今西奈山依然乾旱,很少植物生長,但是以琳仍有泉水與棕樹。 我們永遠不能夠由一座山的植生多寡,判斷薀藏在山的深處有多少的地下水,也無法確定地下水將從何處流出,成為泉水。 行走曠野,只能帶著前方將有泉水的信心往前,如果不能往前,連獲得泉水的機會都沒有。 近代的科學才發現,西奈半島雖然極為乾旱,地表下一百公尺有一個大水櫃。過去百年千年,其至萬年前的降雨,滲入地下後,儲存在那裡。 西奈山的地質是花崗岩,結構非常堅硬穩定,不易風化。但是,經過多次的地震,碎部分地下的花崗岩,產生破碎、裂縫與岩隙,就成地下水流動的水脈,向西北方的流的地下水,在以琳流出。 此外有一水脈向西南流到利非訂,摩西與百姓在那邊打敗亞瑪力人。 西奈山另有一水脈向南流,流到米利巴,摩西在此擊打磐石,讓水流出。 向東方流的水脈,在巴蘭曠野流出,摩西帶以色列人在此,派人去窺探迦南地。 結論 看似荒涼的山地,卻有看不見的恩典的地下。

106陽光、雲與植物 | 中東的環境與植物 (賽 18:4)

耶和華對我這樣說:「我要安靜,在我的居所觀看,如同 日光中的清熱 ,又如 露水的雲霧在收割的熱天 。」 (聖經.和合本, 以賽亞書 18:4) 中東上空的雲朵 中東的位置約位於北緯31度,陽光射入大氣層的偏斜角度較大,比台灣北緯23度略大。 六月至八月期間陽光的充足與日照的炎熱,平均高溫在29-30度,在這種天氣下採收作物,格外辛苦。 這時高空的雲多,一朵朵的白雲,飄自地中海的上空,像是一隻隻慷懶的母牛,緩緩地飄浮在上空。這些隻滿水滴的雲霧,在高空直接反射陽光,減少白天太陽直曬地面,使作物採收者涼快許多。 相反的,在十二月至二月間,中東地區的溫度較低,平均低溫約在6-8度,時有下雨與下雪,其餘的日子,天空的雲少,陽光在空中的反射性低,能夠直照到地面的能量多,日光的清熱(clear heat)為冬天植物加添了溫暖。大氣的陽光輻射,與雲霧的動態變化,是非常奇妙的組合,是上帝對萬有的保守,包括所有生物、你我的存活與生活的品質。 自然(nature)並不自然。 自然(nature)的拉丁文是賦與(born)的意思,因此自然是上帝的賦與。